畢業生,你慢慢來

時間:2012-07-06 09:47   來源:中國網

  和所有即將畢業的同學一樣,3年前,我也戴著學位帽,拿著畢業證,歡歡喜喜邁出校門,衝進職場,期盼著自己一展抱負,成為青年才俊。但結果似乎不是這樣。

  從我自己的經歷説起吧。畢業後進了一家知名媒體,一聽名字,好工作,主流媒體、記者,每天圍著國家大事轉,採訪寫作編輯,一切都太符合一個新聞人的理想了。然而,工作第一年,我幹的工作是什麼呢?在總編室值班室,接電話、發傳真、送文件、複印材料、擺桌簽、做會議記錄、改文件錯別字……我的工作時間,常常是下午5點到第二天早上8點。

  不是説這些工作沒有意義,學不到東西,而是我心心唸唸想要從事的“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新聞工作,反差太大了。

  我甚至想到過“不幹了”。於是我找到李彬教授,説了我的鬱悶。李老師跟我説:其實人生能“做事”的時候本來就不多,不能做事的時候,就“做人”,就思考人生。末了,他又囑咐了一句:別著急,慢慢來。

  只三個字,但後來的經歷和所思所得告訴我,這三個字的含義,實在太豐富了。

  有人説,出名要趁早。我不以為然。事業是一場馬拉松,在馬拉松中你見過有人搶跑嗎?沒有。為什麼呢?因為馬拉松拼的是全程如何分配體力、耐心的智慧,起初那一段的狀況和最後的成績,往往天差地別。

  其實,新聞是個很浮躁的行業,對大多數從業者來説,每天都在不同的議題間頻繁切換,跟著輿論的變動疲於奔命,對看似豐富的內容蜻蜓點水。這跟如今最火爆的“微博”很像——資訊過載、碎片化、非線性、缺乏邏輯。

  我最近讀了一本書,名叫《淺薄》,説的就是網際網路的快速淺閱讀引起了人類大腦生理學和解剖學上的變化,很多時候這種變化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説,在網際網路時代,人類正在慢慢喪失深入閱讀、線性思考的能力。我們獲得了越來越多、越來越快的“知道”,卻越來越不能慢下來去“理解”。但是,作為一個合格的真正意義上的新聞人,恰恰需要輸出的是你的“理解”,碎片化的“知識”是過眼雲煙。

  事業如此,人生也一樣。怎麼才能獲得“理解”,而不是止于浮光掠影的“知道”呢?

  這就要求一個即將走上職場的新聞人、傳媒人,在這看似“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的世界裏,能慢下來,能淡定起來,按照自己的步驟,踏踏實實地去走、去積累、去生活。

  《城記》作者王軍先生曾告訴我,無論你幹什麼,一定要給自己的工作找一個大的命題。以媒體人為例,你會跑口,那麼在你跑的口子裏,能不能發現一個大問題呢?比如,他要回答的問題,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城市化,在中國是以怎樣的方式和力量推動的?”於是,我們讀到了他一本又一本的研究型作品。

  他還跟我説過,媒體人總愛説打擦邊球,其實,桌子裏面有做不完的事情,我們能不能多打幾張桌子,讓讀者們把杯子擺上去聊聊天?如果我們只打擦邊球,不去做桌子裏面的事,那麼,擦邊球的“邊”的裏面是空的,外面也是空的,請問哪一個空是對的?所以,王軍先生選擇從桌子的中間做起,儘管它也有邊,但他畢竟打出了一張小小的桌子的模樣了,他希望大家把杯子擺上去,而且那上面還擺得住。今天的中國,多麼需要有品質的交流啊。聽完王軍先生一席談,你又選擇站在桌子的什麼位置?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