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劇院熱”背後是各種生存無奈

時間:2012-05-08 10:09   來源:中國青年報

  近日,廣州大劇院舉行一場“無線大劇院 數字改變生活”的發展論壇,“座上客”並不是文化界的大腕,也不是網際網路開發高手,而是一群活躍在經濟界的年輕成功人士。

  作為剛剛集體受聘的廣州大劇院發展顧問,這些人討論的議題也很有意思——“數字時代和現代經濟模式下,新型劇院經營管理和高端服務業的創新與發展”。 “希望在跨界合作上,尋求劇院發展的新路徑。”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董事長、廣州大劇院院長張宇這樣説。

  本世紀起,全國性的“大劇院熱”急速升溫,全國各省市幾乎都興建了自己的大劇院,據不完全統計,在建或規劃的項目約有50至60項之多,估計3到5年內,所有中等以上城市都將建成大劇院。其中,山東、浙江、江蘇、廣東是大劇院建設最快的省份。與此同時,過去4年,中國內地的大劇院其自製及原創劇目達到21部,這是讓國際上諸多大劇院瞠目結舌的數字。但這個“造劇神話”的背後,更多的是中國內地劇院種種生存無奈。

  坐落在珠江新城花城廣場旁的廣州大劇院,是廣州新中軸線上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從2010年開幕至今,演出場次超過600場,其中國際A類演出佔了總演出數的80%。

  然而,繁榮的演出市場背後,是高昂的運營管理成本。廣州大劇院藝術總監徐民奇説,國際頂尖的交響樂團、舞蹈團,演職人員動輒上百人;每個人的機票、住宿就上萬元,一個團差不多近百萬元;此外,還有演出費、劇院的場地設備費、能源費、人員工資等,成本非常高。“從近兩年的運營情況看,單靠演出收益鐵定虧損。”徐民奇透露,要實現盈虧的大抵持平,演出上座率至少要達到八成以上,而目前,廣州的演出市場顯然達不到這樣的水準。

  為尋找出路,廣州大劇院用出租經營的收入來彌補賣票經營的虧損,多元化經營成為劇院發展的新嘗試。據了解,廣州大劇院歸屬廣州市政府,但並非由廣州文化部門直接管理。在日常經營中,當地政府對廣州大劇院採取“零編制”、“零投入”、“零補貼”。也就是説,它是完全的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必須依靠市場化道路維持良性運轉和品牌塑造。近兩年的運營中,廣州大劇院不斷在改革。張宇表示,沒有事業單位的編制,讓劇院的運作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而政府也在改革,通過購買公益文化産品和服務來支援文化事業,而不是單純地養著一大批人,加上企業贊助,每年的運營成本都在降低。

  在發展論壇上,到場嘉賓結合各自領域的經驗,對廣州大劇院的數字化建設發表了見解。

  據悉,廣州大劇院也在努力探索數字化建設的新方向,包括建立手機WAP站點、開發移動客戶端應用、二維碼閘機、手機驗票等各种先進功能,包括正在研究升級的購票系統,屆時,用戶將可以了解進場路線、模擬座位觀景,而無需額外支付費用,得到更貼心的服務體驗。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