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唐僧的用人之道

時間:2012-05-07 13:41   來源:人民日報

  近日,隨著家人看了幾集《西遊記》改編的電視劇,心中不免再起漣漪,泛起了兒時的西遊情結。轉念間,又覺得《西遊記》不愧為中國的四大名著,其中耐人尋味的東西很多。我想説的是唐僧展現出來的領導藝術,讓這個四人團隊的合作産生了巨大的合力。

  許多人説,唐僧是個用人的高手,他能人盡其才,才盡其用。誠然,唐僧能讓桀驁不馴的悟空、好色懶惰的八戒和中規中矩的沙僧保他去西天取經,更有小白龍當他的坐騎,確實可見一斑,他對周圍人的影響之大之深更是可圈可點,正因如此,他弱不禁風卻能歷經千難萬險終成正果。

  唐僧的誠心人神可鑒,感化了眾弟子。從孫大聖到孫悟空,這個石猴名字的改變,也昭示了他的命運在不斷地變化。從一個與天鬥,與神鬥的猴王,成了唐僧的大徒弟,一路斬妖降魔,真可謂披肝瀝膽,無所畏懼。如果説孫悟空只存有對唐僧把他從五指山下救出感激之情,不可能支撐著他一路西行。這裡重要的一點是唐僧的真誠之心,唐僧的真誠向佛之心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人格特點,從始至終表現得淋漓盡致,這種一心向善、求真求理的誠心不為權動,唐王與其結拜許以高位不為所動;不為威移,多次身陷囹圄,幾乎成為妖怪口中食盤中餐也不退卻;不為色誘,取經途中有女兒國國王為代表的美人女妖,想招贅唐僧都被他拒絕。這些都在無形中教化著悟空及其他人。唐僧的威武不屈、坐懷不亂讓能上天入地的悟空動了真情,讓經常意亂情迷的八戒正了心思,讓老實本分的沙僧和小白龍沒有二心。唐僧以求經禮佛,度化眾生為己任,死而後已,不辭其遠,正如論語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唐僧的耐心也是讓徒弟們轉變的關鍵,無論是打殺強盜劫匪,還是除掉變化多端的妖魔,肉眼凡胎的唐僧雖不識真妖魔,但他執著于教化悟空入道,除盡心中殺戾之氣,中間雖幾次施緊箍咒加以懲處,也算是不得已而為之。唐僧的耐心和毅力遠勝劇中的任何人和妖,西遊記中的妖怪當中有很多都曾是佛祖菩薩和大羅金仙座前的仙童,或是坐騎,也隨著主人修煉了不少時間,但只因他們急功近利,心浮氣躁,總想通過吃唐僧肉走長生不老的捷徑,結果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或被收服、或被消滅,終難成正果。

  唐僧放大時間和空間讓徒弟展盡才華。在劇中經常可以看到唐僧或是騎馬趕路,或是席地而坐,唐僧給自己的空間只有一隅,沒有任何私心雜念。而對於他的弟子他卻給足了空間和時間,八戒常常在化齋時因偷懶而耽誤大家進食,有時也會因貪圖美色讓人啼笑皆非,更會因膽小怕事讓師傅落入虎口,但唐僧總是給八戒很多的自由度,給他更多的機會在挫折磨難中得以凈化心靈,皈依善性。今年春晚中一則相聲對沙僧有些戲謔,意指其平庸無能,但唐僧對他從無怨言,從不埋怨,真心善待。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唐僧以山的博大雄厚,水的至善至柔,包容和感化著自己那些不盡如人意弟子,激活他們本性中的真與美,與其共同實現求取真經的宏圖大願。

  如今社會的方方面面不正如《西遊記》中八十一難那樣紛繁複雜,想避開喧囂,沉潛專注,確實不易。不過,現實中確也有不少“唐僧”,他們率先垂范,以信念和真誠感動和影響著周圍的人們,真正做到了心無旁騖,專一事業,為國為民,鞠躬盡瘁。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