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提升文化軟實力

時間:2012-01-04 13:38   來源:解放日報

  文化軟實力,是國家軟實力的核心因素,是指一國基於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創新力、傳播力和文化張力,以及由此而産生的感召力和影響力。它通過國際文化互動對國際環境産生影響的大小強弱來衡量,因而它和國際文化互動的強度和參與的程度呈正相關。

  首先提出 “軟實力”概念的,是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的原院長約瑟夫奈教授。他于1990年在 《政治學刊》、《外交政策》等刊物上,連續發表 《變化中的世界力量的本質》等系列文章,後又出版專著 《美國定能領導世界嗎》、 《軟實力:世界政治中的成功之道》,提出一個國家的綜合競爭力,既包括由基本資源(如國土面積、人口、自然資源)、軍事力量、經濟力量和科技實力構成的 “硬實力”,這是一種支配性的實力;也包括由文化感染力、意識形態和政治價值觀的導向力、發展道路和制度模式、國際輿論對一國國際形象讚賞和認可程度等要素構成的 “軟實力”。硬實力和軟實力同樣重要,但是在資訊時代,軟實力正變得比以往更為突出。

  最近,約瑟夫奈發表的一篇文章《世界政治面臨兩種實力轉換形式》,引起了我們極大的關注,他還先後發表了 《駁美國衰亡論》、 《中美都應避免實力錯判》等多篇文章。他認為,實力擴散與大國間實力過渡一樣是大趨勢。在資訊時代,成功不僅取決於誰的軍隊能打勝仗,更取決於誰的故事更有説服力。這預示著,在資訊時代,國際間的經濟技術軍事競爭正在顯現為文化競爭,也提醒我們更加關注資訊化、網路化條件下的文化戰爭和文化安全問題。

  與此同時,近日我國經濟學家林毅夫在北京參加一個論壇時説, “中國經濟至少還能高速發展20年,但同時要提防中國文明的核心價值體系消失”。據他預測,到2030年中國的每人平均收入有可能達到美國的50%,中國的總體經濟規模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可能達到美國的兩倍,按市場匯率計算的經濟規模有可能至少和美國相當。同時他指出, “在我國當前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有些人為名為利昧著良心幹傷風敗俗的事時有發生,並且,在現代化的過程中透過傳播和接觸,人們也容易不自覺地受到外來文化倫理取向的影響。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多了,影響到下一代的成長,傳統文化的核心倫理價值也可能會逐漸消失”。林毅夫先生的講話,既不是如約瑟夫奈所説的 “唯GDP主義”,也不是危言聳聽,而是逆耳忠言。在我們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過程中,不能是 “人們的錢袋子鼓了,而腦袋瓜子卻空了”。前蘇聯解體的深層次原因是,價值觀的迷失和意識形態防線的全面崩潰,這個沉痛的教訓值得我們汲取。

  從文化的功能來説,是指它的影響力、凝聚力、生命力和傳播力。有些文化精品,特別是作為人類共同文化財富的世界經典等,是超時空的。我國古代的兵書聖典 《孫子兵法》,在21世紀的今天,仍然是美國西點軍校、海軍指揮學院和英國皇家指揮學院的重要參考書。

  上個世紀90年代,美國 《洛杉磯時報》記者採訪布希總統時,驚訝地發現他桌上擺著兩本書,一本是 《凱撒傳》,另一本竟是 《孫子兵法》。在資訊時代,我們更要重視被稱為 “新的文化軟實力”:廣播、電視、電影、網際網路的傳播力和殺傷力。資料顯示,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文化産業已經超過傳統的航空、重工産業,成為美國最大的出口産業,生産總值約佔美國GDP的25%左右。據國內專家研究成果表明,我國文化影響力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實力是不相稱的。

  打造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向度應該是“以文化人”、“文化天下”。對內強調“以文化人”,充分發揮它的“凝聚黨心民心”的功能,通過文化精品工程、公共文化服務工程的發展建設,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時著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工程,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自信,全面提升全社會的倫理道德水準和價值的凝聚力。打造國家文化軟實力還要凸顯“文化天下”的向度,即“文化走出去”戰略,提升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和價值的傳播力。

  在當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涌動不息。在這些“流”背後,都承載著不為人察覺的“文化流”。所以從本質上説,中國文化軟實力工程乃是“國民性”再造工程,任重而道遠。而講述生動的、鮮活的、具體的“中國故事”,是打造中國文化軟實力工程的一大關鍵所在。(柳中權 大連理工大學社會學教授、博導)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