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辦春晚,聽老電視文藝工作者如何説

時間:2011-12-20 10:18   來源:鄭州晚報

  毋庸置疑,有相當一些年頭,每年央視“春晚”,都是中國老百姓年夜飯後又一道“大餐”。然而,近些年,這道“大餐”不論請誰烹飪,如何烹飪,都不可否認地“每況愈下”,很不合廣大觀眾“口味”,且已引起不少人的“牢騷”。本人相信,現在每年央視在討論如何製作這道“大餐”時,肯定都是“傷透腦筋”。

  那麼問題出在哪呢?還是先看看行家怎麼説。央視春晚第一任導演黃一鶴近日來鄭州,在參加“蘭花百家競芳菲第八屆全國電視戲曲‘蘭花獎’暨第十一屆全國電視文藝‘百花獎’頒獎活動”期間,接受記者採訪時就“春晚”話題講的一些話很有意思。他覺得:“國家和社會越來越發展,但是這樣一種傳統過年的文藝晚會,觀眾的滿意度卻越來越下降,這是不正常的。這個問題不能繞著走,不能回避。”

  之後,作為一個老電視文藝工作者,還提出了他的“建議”:“做電視文藝跟古代文人一樣,就是要心懷百姓,不能從自我好惡出發,真正了解觀眾喜歡什麼。……觀眾累了一年了,全家人圍在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這裡有高興的心情,也有積攢了一年的煩躁。節目如果全是隔靴搔癢的,他們怎麼能喜歡,要從節目上關注他們的心裏創傷,跟百姓坐在同一條板凳上,他們才能喜歡。”

  “跟百姓坐在同一條板凳上”,雖不敢説這話對“救春晚”一語中的,至少也有個“八八九九”。這些年人們為什麼不喜歡春晚了?説到底,就是有人太從自我好惡出發了,導致春晚離社會現實遠了,離百姓生活遠了,不僅越來越假,而且要麼一味地“獨唱”、“聯唱”,要麼一味地歌呀頌啊,撐死了也不過是上兩齣插科打諢、“隔靴搔癢”的節目,仿佛那節目就不是給百姓看的。

  此外,這些年,一提起辦春晚,總是在名演員上兜圈子,仿佛離了某個名演員,這春晚就辦不成了,就沒人看了。以這樣一種心態辦春晚,那春晚還能好看得了?某個名演員的節目充其量也就二十幾分鐘,可一台春晚卻是4個小時啊!再説,有人完全忘了,某個名演員上春晚之前,我們的春晚對廣大觀眾的吸引力並不比後來的差呀。

  如果我們總是脫離社會現實,從自我好惡出發,不能心懷百姓,或者一直走不出依靠個別名演員“撐”春晚的“思路”,又想在除夕夜晚將吃罷年夜飯的廣大觀眾“拉”到電視機前,那就只能是自欺欺人。這一點,正如黃一鶴所説:“不找準根本問題,不管是趙本山還是陳佩斯上都沒用,別説就一個趙本山,就是再多的趙本山也救不了春晚,什麼聯唱、什麼獨唱都不行。”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