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又在醞釀改版了。據介紹,明年《新聞聯播》在節目片頭、演播室等主要包裝形態上都將發生全新變化,節目形態與語態上也將發生變化。而《焦點訪談》將加大輿論監督報道,重點聚焦教育、就業、社保等民生問題。(9月21日《新京報》)
央視改版,總是能引來輿論超強的關注,特別是涉及到諸如《新聞聯播》和《焦點訪談》這類王牌節目,輿論的聚焦度就更強。以《新聞聯播》為例,雖然它就是一檔在黃金時間播出的新聞的聯合展播,但因一些歷史因素,它在國人心中的地位,早已超出一檔新聞欄目所應承載的全部價值。《新聞聯播》的權威性,在長達數十年的持續強化中,幾乎到了“神聖化”的地步。
這種特殊性,也決定了它一舉一動都將受到非比尋常的關注。從幾年前的引進年輕新主播,到節目形式的一些微調,《新聞聯播》的每次變臉,都引起輿論的一次熱議。不得不承認,其整體形式和風格沒有發生大的變化。從目前的資訊來看,這次醞釀的改版,大約也只是在節目片頭、演播室等主要包裝形態上有所改變。《新聞聯播》要引入各種新報道形式;《焦點訪談》將加強輿論監督。這樣的更關注民生、積極回應民意和社會關切,尊重民間訴求的新聞改版,是值得肯定和期待的。
《新聞聯播》近年來,之所以在變臉改版上加快了步伐。自然是注意到了網路時代,民眾對媒體和獲取資訊服務的新要求。不論是國家級還是地方重點的媒體,不論媒體形態如何,也不論新聞欄目是多麼王牌多麼資深多麼權威,如果其內容形態和風格,數十年一成不變,逐漸僵化,不能根據瞬息萬變的市場反應做出及時而有針對性的調整。甚至是一副睥睨天下倚老賣老的傲慢嘴臉,在與一些權力和資本的水乳交融中,模糊了媒體的責任與方向,完全不回應市場訴求,那麼這樣的媒體,等於自絕於受眾,這樣的欄目早晚必將衰亡。
幾年前,央視的另一王牌《實話實説》已倒掉;十幾年前備受追捧的《焦點訪談》,現在也是風光不再。《新聞聯播》也現在也一直被輿論詬病為呈現出一種雖權威卻滯重呆板的“新聞聯播主義”毫無生氣的面孔。資深媒體人曹景行先生,有個著名的“五毛錢”、“遙控器”理論。就是説當報紙和電視的某些欄目,不能滿足受眾需求,那麼他們花五毛錢買份別的報紙或輕點遙控器換臺,就能滅掉你。央視近來改版上著力日深,肯定也是感受到了市場的殘酷壓力。
不光是央視,當下媒體界其實正在經歷一場業內稱為“走轉改”(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的專項活動,就像去年開始的一次杜絕虛假新聞的專題活動一樣。這些對新聞從業者而言,本是ABC式的職業底線的東西。但是全國範圍的大型活動説明,並非每個媒體和從業者都恪守了那些基本規範。
新聞能脫離民眾嗎?新聞能摒棄人本關懷和民生視角嗎?新聞可以選擇性無視一些問題,而主題先行地進行另類選擇性報道嗎?新聞可以徹底淪為上對下的俯視的冰冷的空洞説教嗎?想來職業新聞人都不會給出肯定的回答。可是誰能保證自己的每個新聞作品,每次新聞操作,都完全恪守這一條條本該刻進媒體人心裏的新聞準則嗎?
其實,不管是專題的走轉改,還是媒體自身發展需要的業務改版,最終要讓自己的新聞為民眾所喜聞樂見,唯一的方法就是全面深刻反映轉型期的民眾訴求,契合民生實際,讓媒體承擔起公權之外的“打撈沉沒聲音”的重任。
以《人民日報》此前以“本報評論部”的名義發表的一系列文章為例,它們引起了業界和民間輿論的廣泛關注,獲得盛譽。它們以關切民生的主題、平和説理的風格,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們以往對於人民日報言論居高臨下、官話十足的“刻板”印象。
這一系列評論,在選題、語態、文本、表達上都在一定程度上與民眾固有印象中的黨報風格,已有很大差別。
改造我們的説話,刻不容緩,特別是對大眾媒體而言。比如電視媒體,外景包裝和節目形態都是次要的,有些新聞出發點也許是好的,正義感無懈可擊,道德力量無可懷疑,但就是在價值內核上露出了破綻,於是前功盡棄。對央視改版而言,道理是一樣的。如果只是壟斷的所謂精英話語,抑或站在官本立場,僅是假大空式通報發言,那麼這樣的新聞只能讓受眾,令人望而卻步,空耗社會信任。
改版的節目形態並不是最重要的,新聞透出的價值內核,才是最根本的。只有不違背人類基本理性和崇高情感,新聞表達的是與正義、自由、善良相容的東西,用常識説話,以真實與理性的輿論影響力,服務於社會,讓受眾感受到平等和尊重的媒體和欄目,才是廣受歡迎的;才能贏得公信和民心,不被觀眾所棄。或許這對所有媒體所有新聞都是適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