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萍當選“共和國脊梁”背後的忽悠

時間:2011-07-18 10:33   來源:山西晚報

  倪萍獲評“共和國脊梁”功勳人物稱號。倪萍表示,“共和國脊梁”活動沒有收任何費用。日前,有網友曝“中華脊梁”評選候選人只需繳納9800元。主辦方表示,“共和國脊梁”與“中華脊梁”評選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辦方,但是不清楚兩者的區別。而“中華脊梁”背後的“劉學文模式”已經在網上廣為流傳了。(7月17日《新京報》)

  所謂“劉學文模式”和現在很多的評獎一樣,比如,一個名為 “感動中國”的山寨頒獎——先挂靠上“中國發展研究院”等主辦單位,再由承辦單位“時代功勳資訊技術研究院”做假殼,真身是“中國品牌管理科學研究院”。再在評選中列出一大串名人,諸如姚明、錢學森、楊利偉、袁隆平等,給客戶的感覺就是“我也能像姚明那樣感動中國”。最後,再把軟文發到大大小小的媒體上,也就算大功告成了,然後等著客戶送到府來的不菲費用。此外,諸如“編撰國家大典”“世界名人錄”“中國XX科學院收錄”“專利成果轉化”等騙局數不勝數。

  筆者突然想起了唐駿之前説過的“名言”:“如果所有人都被你欺騙到了,就是一種能力,就是成功的標誌”,然後“我的成功可以複製”。這些遍地都是的評獎活動,就成了驗證唐駿“名言”最好案例。

  事實上,倪萍在其中只是一顆被利用而不自知的棋子而已,利用了她的社會知名度,促成各類頒獎的吸金能力。因此,筆者更想透過此事,揭示當前那種忽悠盛行的各種社會現象。在當前的很多文化界與商業領域,基本上很多人都是靠忽悠的,都是那種 “白手起家”的,空手套白狼,做的是無本卻萬利的生意,而這裡面就深刻地體現出了我們當下這個浮躁功利的文化與商業圈裏的最基本畸形特徵。

  這些空手套白狼的具體的手法,無非就是借用當下商業社會的基本技巧:靠做聲勢浩大的廣告、與名人或者權勢者接近等各種宣傳手法造勢,擴大聲音與知名度、公信力。在前面的案例中,姚明等人就是被拉下水的。同時這類活動的主辦者,還摸清了潛在的客戶的心理,投其所好,編制各種華麗的外衣,供其裝飾,滿足虛榮心或鑽營之用。這裡的裝飾,其實不僅僅是那些獎項,更有我們熟悉的摻水或乾脆虛假的學歷、出版書籍等等都是。這正是文化批評家布迪厄所謂的“社會煉金術”,以及來給自己文化鍍金,而正是由於有著如此強大的需求市場,就有了各種評獎與騙子橫行了,以至於最後都“騙子太多了,傻子明顯不夠用了”。

  而且更嚴重的是發生在中國資本市場裏的一些同類事件,赤裸裸的投機與忽悠,屢見不鮮,一些地方政府也被一些所謂的投資者給騙得團團轉,送地送政策等,結果發現這個投資者其實最大的資本就是一個皮包而已。因此,倪萍以及“脊梁”事件,其實更像是一針清醒劑,讓更多人明白,特別是那些名人們,應該愛惜自己的羽毛。在文化與商業資本市場裏,要有最為起碼的價值判斷,免得到時貽笑大方了,自己還不知出醜在哪,而面對這類的騙局,有關部門也應該進行必要的監管。

編輯:王亞男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