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傲慢悖離了博物院的公共屬性

時間:2011-05-17 14:53   來源:中國網

  故宮博物院16日通過微博就其向北京市公安局贈送錦旗出現錯字一事,向公眾道歉。故宮在這份聲明中説,此次贈送錦旗由保衛部門負責聯繫、製作,贈送前未“交院裏檢查”。在媒體質疑時,該部門未請示院領導,仍然堅持錯誤,強詞奪理,不僅誤導公眾,而且使故宮聲譽受到嚴重影響。(5月16日 中國新聞網)

  福不雙至,禍不單行。被盜、錯別字、私人會所,三樁大事讓故宮成為5月份最熾手可熱的新聞焦點。我們可以將這些事件理解為巧合,但巧合中也定然存在一些必然的因子。甚至可以説,這些事件和之前的“故宮一碗麵20元”、“星巴克咖啡入主”等負面新聞,也是有關聯的。

  現在故宮道歉了,為了“一字之謬”。在強大的民意基礎上,在洶湧的質疑聲之中,故宮通過很潮很時尚的微博向公眾進行了道歉,此番舉動,值得肯定。但是,公眾對於故宮的回應預期卻不只停留于對“一字之謬”層面,公眾需要得到的答案還有許多。

  首先,故宮的安保是如何失守于一位業餘的小賊的?是這位賊太厲害,還是故宮的安保本身就出現了巨大的漏洞?此事件之後,故宮裏所珍藏的百萬餘件文物與50余萬冊典籍,又如何讓人放心?其次,作為全國人民的共有文化遺産,故宮裏到底有沒有私人會所?如果有,為什麼要建?都有哪些會員?什麼資格的人,才有權利申請會員?……諸多問題,都需要故宮一一解答。

  遺憾的是,故宮現在對於安保與私人會所的問題還沒有正面的回應或道歉。大有你報道你的,我充耳不聞;你質疑你的,我閉嘴不談這樣油鹽不進的架勢。這與現代政治理論中公共文化載體的預期有著相關大的差距。坦白講,故宮負面新聞不斷,本質上反映了作為我國第一歷史文化博物館的故宮,在各個方面的落後與傲慢。顯然,比“一字之謬”更應當值得反思的是“一宮之謬”。

  故宮以前是紫禁城,現在不能還是紫禁城;故宮裏以前充斥著皇家的不屑,現在不能還是不屑。以前的紫禁城中可以封閉,可以傲慢,可以強詞奪理,可以誤導公眾,可以成為最高級的皇家會所,甚至他本身就是皇家的私人住宅。但是,它現在是全國人的故宮,是全國人民的共有文化遺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最主要載體,它是一種公共資源,它需要履行公共義務與公共責任,它走的每一步都需要和公眾完成互動。而不能再次與特權、權貴聯繫在一起。

  故宮的管理,必須要符合現代社會的管理模式。而不能停留於以前明清時代管家式的維護概念之中。與公眾及時完成意見的交流與互動是一個方面,如何防止讓故宮再次特權化,是另一個方面。其實,自1924年溥儀再次被趕出皇宮之後,故宮就已經不再是特權的象徵了,相反,它應該成為每位華廈子孫的共有財産,每位公民都有權利去關注它,關愛它,故宮管理方更應該給每位公民以關愛它的權利和機會。(王傳濤)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