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款名為《釘子戶大戰拆遷隊》的策略類小遊戲,以“忽如春風”般的速度,迅速紅爆網路,被網友們捧為今年的年度網路遊戲。
比這個遊戲本身更有意思的是,這是一場公眾集體的民意訴求。弗洛伊德的“遊戲宣泄理論”指出,遊戲是被壓抑慾望的一種替代行為。我想這便是《釘子戶大戰拆遷隊》能夠迅速走紅的直接誘因。
遊戲總是來源於現實,但遊戲永遠不是現實。如果,拆遷真的只是一場遊戲倒也罷了,因為遊戲世界的法則很簡單,誰更暴力誰就是勝者。一般來講,遊戲裏的暴力是被誇張了的,現實裏是不會出現的。但這款小遊戲的暴力,實在是有點真實得讓人害怕——除了“釘子戶”最終都能獲勝這一點外。
現實中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公共救助機制的失效,權力救濟道路的阻塞讓公眾只有一次又一次地用身體進行維權,同時也縱容了利益階層不擇手段的以“強拆”“錯拆”“逼拆”等方式蠶食著公眾的權益甚至生命。所以,相比于現實,遊戲的暴力至少沒有那麼陰險,而且還有現實中所不可能有的“補血劑”和“復活藥物”啊。
當維權無門的時候,我們被逼著用“身體維權”,最後我們被逼著拿悲劇當娛樂,在虛擬世界裏“維權”,在現實世界中“意淫”,以此“快感”自我慰藉。而這恰是一種維權方式——精神維權。
以暴力的理由取締這樣一個遊戲很簡單,也似乎説得過去,但這場民間的“文化意淫”所體現的民意如何安放,不得不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