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3月29日指出“臺灣正對面的大陸有6個核能發電廠,超過10多部機組在運作,希望能與大陸積極合作,預防可能發生的核能災害。”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發表社評表示,對於馬英九的期盼,我們高度贊同,兩岸應儘速就核能安全議題展開協商,建立兩岸核能安全合作機制。
全文摘編如下:
自3月11日日本發生大地震,導致福島核電廠發生幅射外泄危機後,核能安全問題再度成為臺灣關注議題,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甚至以此為競選主軸,強調她若當選“總統”,將推動“核四不商業運轉”、以及2025年“非核家園”計劃。
然而,蔡主席的“非核”理想與臺灣發電的實際狀況有相當大的落差。臺灣自産能源缺乏,98%以上的能源仰賴進口,為了確保能源供應安全,臺灣採用水力、燃煤、燃油、燃氣、核能、風力、地熱、燃垃圾等分散風險的發電方式。
就發電成本而言,核能是當前價格最低、最有競爭力的發電方式,約提供島內20%的電力來源;以環保角度而言,在全球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要求下,核能是不排放二氧化碳的重要發電方式,是臺灣不得不選擇的發電方式。所以當前臺灣應該重視的是“核安”問題,並非蔡主席推動的“非核”問題。
針對核能安全問題,日前馬英九強調“沒有核安就沒有臺灣”,可見馬英九對核能安全的重視。然而,除了臺當局本身高度重視核能安全外,也應與其他地區建立核能安全合作機制,才能落實核能安全。
所以臺灣一方面自己改善現有的3座核能廠6個機組,確保核能安全外,另一方面也應跟大陸積極合作,預防可能發生的核能災害。
兩岸關係自從馬英九執政後,展現和平穩定、繁榮發展的新局,除了舉行6次協商、簽署15項協議外,兩岸同胞也經常發揮人饑己饑、人溺己溺的精神,協助對方渡過天災的衝擊,2008年的四川大地震、2009年的臺灣莫拉克颱風,都可以看到兩岸同胞發揮血濃與水的精神。
兩岸同屬中華民族,也都有人道關懷、重視生命的普世價值,所以每當天災來襲,兩岸不分黨派,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盡全力協助對方度過難關,未來兩岸應在人道關懷的基礎上,建立核能安全合作機制共同維護兩岸的核能安全。
希望兩岸能儘速將核能安全列為主要議題,就核能電廠的設計、興建、運轉,執行、監督、核廢料儲存、核安資訊等議題,進行協商,建立兩岸核能安全合作機制,積極合作,預防可能發生的核能災害,以保障兩岸人民免於核子事故的威脅。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