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旺報》今日發表社評指出,兩岸正由“求同存義”走向“求同化異”的過程。然而民進黨卻從來不願意正視這些成果,反而一再以意識型態進行干擾。為了兩岸和平,也為了兩岸人民的利益,民進黨不該繼續走不現實路線,唯有兩岸充分合作,相互尋求“互信共榮”的目標,兩岸才能創富,也才能共用創富的果實。
全文摘要如下:
回過頭看看民進黨,儘管歷史已經向前行,民進黨卻仍舊停滯不前,這實在不符合當前國際潮流。
馬當局執政以來,兩岸在“九二共識”原則下,陸續開創兩岸經濟合作的坦途,經過四次兩會領導人會談簽訂14項協議以後,兩岸更在今年的6月29日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不僅讓兩岸的經濟合作有一個良好的機制,也為兩岸的和平發展建立穩固的基礎。
兩岸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裏,簽訂這麼多符合兩岸共同利益的協定,顯見兩岸都有追求經濟發展,促進兩岸和平的決心。
雖然兩岸創造合作與和平的努力,已經廣泛受到國際社會的肯定,但民進黨從來不願意正視這些成果,反而一再以意識型態進行干擾,讓兩岸所建立的“互信共榮”成就,變成是民進黨一再詆毀的“傾中、賣臺”行為,這確實是讓人難以理解的思考。
民進黨對兩岸交往的逆向思考,或許就如已經宣佈將參選高雄市長的楊秋興所感慨,在他表達有條件認同兩岸簽署ECFA以後,立即被扣上“賣臺”、“傾中”的帽子。他説過去他也曾犯同樣毛病,如今感受特別深。他相信臺灣意識形態若能降低,政治對立、藍綠糾葛就能少一點,對臺灣才有利。
而民進黨之所以不願意降低意識型態,甚至放棄政治對立,主要還是在於政治利益的考量。過去民進黨執政8年一直無法為臺灣創富,如今馬當局在尋求兩岸經濟合作中不斷為執政黨加分,讓民進黨重返執政的夢越走越遠,如果民進黨不在意識型態上堅持兩岸的差異性,就無法有充分的理由説服民眾支援,這當然是民進黨東山再起的障礙。
為了兩岸和平,也為了兩岸人民的利益,民進黨不該繼續走不現實路線,唯有兩岸充分合作,相互尋求“互信共榮”的目標,兩岸才能創富,也才能共用創富的果實。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