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的“瓦良格”
上世紀80年代,“瓦良格”號由蘇聯軍方在烏克蘭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廠建造。1991年12月25日,蘇聯宣佈解體時,已經建造完成了68%,烏克蘭無力建造,於是決定拍賣。1998年,澳門的一家公司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了“瓦良格”號。1999年7月,在拖船的牽引下,“瓦良格”號駛離黑海造船廠,緩緩地踏上了前往中國的漫長航程。
其間,多次受到當時土耳其政府的阻攔,不允許“瓦良格”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在中國政府一年多的談判努力後,才得以通行。到達愛琴海後,又遭遇了國際海域前所未有的風暴。脫險後,穿直布羅陀海峽,出大西洋,繞過非洲好望角,過馬六甲海峽。經過4年的週折,終於于2002年3月3日抵達中國大連港。
此時的“瓦良格”號只是一個銹跡斑斑的鋼鐵空殼:所有武器、電子系統均已拆除或者破壞。人們心中滿懷“瓦良格”復活的期待,卻眼睜睜地看著它在碼頭風吹雨打。這一等,就是3年。2005年4月26日早上,“瓦良格”在大批拖輪的護航下,被緩緩地拖進了不遠處大連造船廠第一工場2003年竣工的30萬噸級船塢,開始了激動人心的大改裝過程。
自1988年下水至今,“瓦良格”號已經歷整整22年的風風雨雨,其曲折的經歷也成為中國數十年尋求航母的真實寫照。
從蘇聯的數據可以看出,“瓦良格”號是一艘大型常規動力航空母艦。外形高大威武,是典型的蘇式艦艇風格。它以4台蒸汽輪機與4台蒸汽式鍋爐為動力,4軸4槳雙舵推進。艦首使用滑躍式起飛甲板,艦艇中部設有4道飛機降落阻攔索及1道應急阻攔網。艦橋島式建築位於飛行甲板右側,前後各有一台甲板/機庫升降機。
就目前情況來看,“瓦良格”號已具備了最好的資質。事實上,中國從烏克蘭購入“瓦良格”號航母時,它只是一艘帶有厚重裝甲的大型船殼,既沒有引擎,也沒有電力設施或推進器。最終,中方曆盡艱辛將這個大型船殼從黑海海岸拖到了大連港,進行全面整修改裝。儘管從購進開始就飽受爭議,但是這種所謂費時費力改造背後體現的正是我國海軍在發展航母上力求“又穩又好”的思路。通過改裝,在我們尚沒有能力建造大型水面艦艇的情況下,可以積累經驗,進行試驗,培訓人才,還可以帶動工業能力的提高、技術的發展。因此很多國家在航母的發展中都走過了這樣一個由改裝起步的道路,這也是根據我國的國情作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