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主席選舉第2場政見會上,許信良對準蘇貞昌炮火全開。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許信良一針見血的點出蘇貞昌兩岸政見的要害所在。蘇貞昌在兩岸議題上不敢越雷池一步,凸現了蘇貞昌在兩岸關係上缺乏獨特見解的窘態。如果蘇貞昌能提出一套符合兩岸和平發展的歷史潮流和島內民眾拼經濟的主流民意的兩岸政見,則不僅可彌補自己在兩岸議題上的弱勢,更可帶領民進黨成功轉型。
評論摘編如下:
民進黨主席候選人之一許信良在第2次政見辯論會前就向對手蘇貞昌下“戰帖”,説不會讓蘇貞昌輕鬆過關。果然,在辯論會現場,許信良炮火全開,但非無的放矢,而是一針見血地點出了蘇貞昌兩岸政見的要害所在。他批評蘇貞昌提出的“在不預設前提的條件下願意訪問大陸”的言論根本就是“空話”,質疑蘇貞昌未對兩岸關係提出有意義、有價值的主張。
在這次民進黨主席選舉中,蘇貞昌的勝算最高,倘若當選,其政見將會成為未來兩年民進黨前進的方向和原則。尤其是兩岸關係方面,外界都期盼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後民進黨能有新氣象和新作風,因而對很有可能成為民進黨新黨魁的蘇貞昌寄予厚望。上月蘇貞昌表示,兩岸應以對話代替對抗。其實,兩岸自上世紀90年代海協會和海基會展開事務性協商以來,早已用對話代替對抗了。
日前在第2場選舉辯論會上,蘇貞昌指出,兩岸議題不是導致民進黨敗選的唯一原因,民進黨不必自亂陣腳,言下之意即民進黨無須調整現有的兩岸路線。如此難怪蘇貞昌的兩岸政見依舊在“臺灣主權”的死衚同裏打轉了。兩岸議題可能不是民進黨敗選的唯一原因,但卻是根本原因。當時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和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的競選政綱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兩岸問題:馬堅持“九二共識”,蔡則提出“臺灣共識”。而最後馬勝蔡輸的選舉結果正正顯示,民進黨敗在拿不出切實可行的兩岸政見,難獲主流民意認同。
從最近兩場民進黨主席選舉辯論會來看,蘇貞昌在兩岸議題上不敢越雷池一步,一方面固然是受選舉壓力所致,在黨內未對兩岸路線達成共識前,擔心“出位”言論不獲黨員認同,加之競爭對手中有兩名“獨派”人士,更須顧忌。另一方面亦凸現了蘇貞昌在兩岸關係上缺乏獨特見解的窘態。一直以來,除了選舉需要,他極少談及兩岸關係。早年許信良已強調“大膽西進”,謝長廷也提出“憲法一中”,但蘇貞昌至今仍無“代表作”。日前他辯稱擁有“臺灣共識”的“版權”,暗批蔡英文抄襲其成果,但其實島內學者蘇起早于2010年就提出該名詞,只是內容與蘇貞昌、蔡英文等人所説的大相徑庭。
正是“亡羊補牢,未為晚矣”,在當下民進黨兩岸路線面臨抉擇的重要關頭,如果蘇貞昌能提出一套符合兩岸和平發展的歷史潮流和島內民眾拼經濟的主流民意的兩岸政見,則不僅可彌補自己在兩岸議題上的弱勢,更可帶領民進黨成功轉型。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