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評社8日發表觀察文章説,綠營臺北市長人選如何産生,讓民進黨傷透腦筋,民進黨內有人倡議“擴大版在野大聯盟”為臺大醫師柯文哲解套,希望一體適用到其他苗栗縣、新竹縣及花東地區,避開為柯文哲量身訂作的印象。不管一階段或二階段民調,或是擴大版在野整合方案等都有落人口實的後遺症,民進黨中央極力避免被扣上不循黨內機制的大帽子。
對於尋求連任民進黨主席的蘇貞昌來説,當然要避免被抨擊“不循機制”,得罪有實力的任何一方,臺北市部分更要躲開呂秀蓮炮火。因此,把臺北市長提名權透過中執會決議,用集體決策方式是最安全,對蘇貞昌衝擊最小化的模式。
柯文哲不加入民進黨態勢十分清楚,“在野大聯盟”對民進黨來説,是一個難題,既無法向民進黨黨員交待,更難擺平努力爭取提名的呂秀蓮。
柯文哲陣營透露,擴大版在野大聯盟是由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倡議,透過一次性民調決勝負,也適用其他艱困選區。民進黨不以為然,有自己的盤算,不搞複雜的在野大聯盟,而是透過中執會的民進黨內機制解套。
民進黨內最大派系新潮流已認定柯文哲是最有可能勝選人選,加上本來就支援柯的蔡英文及謝長廷系統,共推柯文哲是時間遲早的問題。
民進黨透過中執會決議、形同集體決策,推選柯文哲作為候選人,換句話説,也就是分擔責任。如果中執會決議是共同推薦柯文哲,呂秀蓮的炮火就難只針對蘇貞昌,因為這是大家的決議。以呂的政治實力,恐無力回天。
倒是常不按牌理出牌的柯文哲,進入被嚴苛檢驗與不容説錯話的選戰新階段,才是考驗的開始。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