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國時報》15日發表短評文章指出,陸生是否納入健保,本來就值得臺灣討論,可怪的是民進黨“立委”吳秉叡提出“修法”建議後,黨主席蘇貞昌立即叫停,認為“民眾觀感不佳”,政策討論一轉而為民進黨內路線爭議,只反映民進黨趨轉机型的努力異常困難。
臺灣健保舉世稱羨,全體民眾強制納保,甚至依收入所得高低而有差別費率,某種程度已不再是單純的保險,而有若干納稅義務的意涵,不論是陸生或外籍生要納保,都不可能享受“免費的午餐”,只要是合理的費率配套,修法誰曰不宜?
蘇貞昌叫停的理由是:“陳江會”才簽下“不平等協議”,此時提出修法,民眾感受很差,也很不恰當。兩岸兩會第八領導人會談簽下臺商期待已久的投資保障協議,跨出重要的一步,何來“不平等”之説?民進黨不能因為若干深綠民眾不滿民進黨未發動抗議,電話擠爆中央黨部就認為“民眾感受不佳”,臺灣是多元社會,當民進黨要以“民眾”概括全體時,得注意哪些民眾才是主流意見?哪些民眾是鐵板一塊的少數意見?否則,任何兩岸政策的討論都會在民進黨內踢到鐵板。
文章説,陸生來臺政策已經開放多年,陸生是否納入健保早該討論,健保虧損與陸生是否納保是兩碼子事,不應以此作為修法的時機選擇標準,至於配套方案當然是要提出後才能廣納各方意見,硬生生讓構想按下不表,絕對不是好辦法。吳秉叡不必道歉,倒是蘇貞昌要想想,黨主席對個別“立委”的政策指導是否太多了?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