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10日發表社評指出,臺灣的“兩岸關係條例”如今已完全跟不上2008年後兩岸關係的新時代了,急需改進。
社評摘錄如下:
自從民進黨在臺“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取得一席“召委”後,就把焦點放在兩岸關係上。最近這一段期間,有關臺商擔任大陸政協委員的問題、大陸置入性行銷的問題以及官員來臺招商的問題,一一登上了媒體顯著版面。民進黨炒作這些問題所依據的,正是“兩岸關係條例”,而這也正顯示了“兩岸關係條例”完全跟不上2008年後兩岸關係的新時代。
首先有關臺商是否可以擔任政協的問題,民進黨是以“兩岸條例”第33條為依據,並且主張“陸委會”對擔任政協之臺商罰鍰。我們認為,有關第33條的規定,在制定法律當時確有其必要,因為兩岸敵對關係仍相當強烈。但從制定法律至今,臺商在大陸之人數日益眾多,而以當前兩岸關係,臺當局能有助於臺商者有限,因此臺商以擔任政協委員的方式來自力救濟,並非背叛,更非罪大惡極。
誠如臺商所言,擔任政協委員為無給職,只是希望透過這個渠道來表達臺商的心聲與問題而已。我們認為,“陸委會”應該正視現實,了解臺商擔任政協委員的功能與意義,並且從臺商是否在其中有不當政治性的言行為裁罰依據。更何況,這些臺商本來就心向臺灣,臺當局何必笨到要把自己人推到對岸的手中呢!
再以置入性行銷為例。自從2008年以來,兩岸人民交流日益密切,經貿關係也甚於以往,但是大陸仍不能到臺灣媒體登廣告,於是乎出現了一些置入性行銷的情形。我們認為,在臺灣的法律現行規定下,違反者就該罰,但這樣一種規定似已完全跟不上腳步的變化。雖然臺灣某些“獨派”色彩的媒體很難拿到大陸的廣告,因此持反對立場,但這是採取立場所應付出的代價,豈可要其他媒體也陪葬。
臺當局擔心大陸廣告大舉入臺之後,可能造成臺灣媒體過度依賴大陸廣告的現象。我們認為,這個想法也站不住腳,因為這是可以管理的問題。當局不思考管理的辦法,卻採用最笨的全面禁止手段,對於臺灣媒體的發展又有何好處?
最後是有關大陸官員來臺招商的問題。根據民進黨“立委”的質詢,大陸官員來臺招商是違反“兩岸關係”第18條所謂“從事與許可目的不符之活動或工作”,因此“陸委會”應強制離臺。這裡面牽涉到一個基本的問題,為什麼大陸不能來臺招商?又何謂招商?現在兩岸經合會下還設了兩岸産業合作委員會,既然兩岸産業要合作,就牽涉到相互招商的問題。因此,“陸委會”不能一方面反對招商,又一方面要推動産業合作,豈不是自打嘴巴!何況臺灣方面也開放大陸企業來臺投資,當局也應積極到大陸去招商才是,怎麼反而自我限縮,又禁止大陸招商。
原來,兩岸關係條例跟不上時代的腳步,實在是因為腦筋太僵化了。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