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一場新戰爭的開始?

時間:2015-11-16 10:33   來源:新京報

  巴黎的恐怖襲擊造成了上百人傷亡,法國總統奧朗德宣佈,這是對法國的戰爭行為,而伊斯蘭國也在社交媒體上宣佈為巴黎的襲擊事件負責。交戰雙方已經明晰:法國與伊斯蘭國,但是奧朗德卻未對伊斯蘭國宣戰,如果是一場戰爭,法國需要借助北約的戰爭機器共同應對伊斯蘭國的挑戰。現在,無論奧朗德還是北約的盟國似乎都沒有準備好進行一場曠日持久的反恐戰爭。

  雖然奧朗德口頭上説這是一場戰爭,但是卻沒有為這場戰爭做好準備,就目前而言,奧朗德的反恐戰爭還是半心半意的,與美國在“911”之後,小布希的反恐戰爭還存在著很大的溫度差。傷亡人數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政治家的判斷,但是法國是不是處於反恐“戰爭”的狀態,核心的因素是法國是否將恐怖主義視為國家安全最主要的威脅。

  如果恐怖主義上升到“安全”的高度,那奧朗德就需要調整內外政策,集中優勢的資源對付恐怖主義的威脅。奧朗德的反恐措施還是“防禦性”的,關閉法國邊境,宣佈進入緊急狀態,在歐洲一體化進程中已經逐漸隱沒的邊界重新“顯形”。這一系列看似合理的措施似乎忽略了一個根本的事實:對巴黎的襲擊不僅是為了製造恐慌氣氛,而是一種報復,進而言之,是對法國參與空襲伊斯蘭國組織的報復。

  與“911”一個根本性的不同在於,巴黎的慘劇發生在“戰時”狀態,雖然沒有人意識到這場戰爭的存在。對於伊斯蘭國而言,這就是戰爭狀態,法國今年9月開始對敘利亞境內的伊斯蘭國組織進行空襲,而去年開始對伊拉克境內的伊斯蘭國組織進行空襲,這場戰爭雖然未“宣佈”,但是著實已經開始。對於法國及其盟國來説,空襲是“反恐”,並不是戰爭,但是對伊斯蘭國而言,就是戰爭。而且,戰場就在敘利亞和伊拉克,這個恐怖主義組織已經宣佈建國,但沒有哪個國家承認它的合法性,自然也就與一般意義上的“戰爭”存在著觀念的溫差。與其説巴黎的慘劇是法國的“911”,不如説是珍珠港,是戰線的延長。

  從伊斯蘭國宣佈建國以來,各個大國半心半意地予以打擊,反恐戰爭變成了一場“添油”式的遊戲。伊斯蘭國所代表的恐怖主義已經全球化了,巴黎的慘劇就是明證,經過精心的策劃和週密實施,對這個國際性的、安保嚴密的大都市造成了重創。然而反伊斯蘭國的陣營遠沒有形成,還是處於戰略麻痹的狀態,或者互相推諉的狀態。

  美國虎頭蛇尾式的反恐戰爭並沒有取得勝利,但並不是説恐怖主義“越反越恐”,而是説國際社會,尤其是大國還沒有將恐怖主義視為最核心的威脅,就像二戰時期的法西斯主義。反恐戰爭陷入了一種“公地悲劇”的泥潭之中,因為它是全球性的威脅,如果某個國家將資源和精力投入其中,那就意味著要為全球安全買單。美國總統奧巴馬恪守不派地面部隊的戰略承諾,而現在的資訊披露,早先美國曾經是伊斯蘭國的支援者。而俄羅斯面臨客機遭遇伊斯蘭國炸彈的慘劇之後,還沒有直面伊斯蘭國對俄羅斯安全的挑戰,如果一旦承認是伊斯蘭國的埃及分支所為,俄羅斯無疑也將面對一場“911”的挑戰。

  除此之外,各個大國遺留自冷戰時代的戰爭機器還沒有為這一場新型的反恐戰爭做好準備,因為這是一場在虛擬空間中的戰爭,遍佈全球的恐怖主義網路,讓前線和後方的區別已經沒有意義。再者,伊斯蘭國代表著一種人性中的邪惡因素,比如屠戮同類的慾望。

  伊斯蘭國已經成為恐怖主義的核心,而反恐的陣營依然沒有形成,各國還試圖尋求各自為戰,自我保護,這種錯位本身才是當下全球最大的隱患。(孫興傑)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