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如何適應全球化新階段

時間:2015-07-30 10:27   來源:環球時報

  全球化體制面臨無所作為的窘境

  從微觀層面講,中國參與全球化進程涉及人才的國際化、企業的國際化以及資本的國際化等多個層面。但在討論這些具體層面之前,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全球化在宏觀方面的重大趨勢。

  就我所熟悉的經濟領域而言,表面上看全球化確實處在倒退之中,國際貿易體制正在被空前削弱,世界貿易組織從未像現在這樣弱過。與此相反的是,現在各種雙邊多邊自貿協定、區域貿易集團和區域貿易安排蓬勃發展。更嚴重的問題還在於,其中很多貿易協定都缺乏開放性和包容性,TPP就是其中一例。那麼,這種區域貿易的發展會不會是短暫的退一步、進兩步,將來還是重回推進全球化的主流呢?這可能還有待觀察。

  不僅經濟和貿易領域如此,整個全球化體制現在也是這個樣子。聯合國成立70年來,西方國家一直在削弱聯合國組織。尤其是在無法控制聯合國以後,它們搞了七國集團、二十國集團等。可如果大家都這麼做,就會形成一種迴圈,使全球化體制變得毫無作為,這對全球化肯定是極大的打擊。

  總的來看,現在全球化在世界範圍內的名聲並不是很好,某些世界性重大貿易或金融會議舉行時經常引發舉辦地民眾的遊行示威。這就反映出一種奇怪現象,即在西方發達國家中,一些工人階級或普通民眾是反對全球化的,真正支援全球化的是以跨國公司為代表的大的商業利益集團。那麼,類似西方這種反全球化浪潮,未來是不是也會發生在中國呢?要防止這類事情發生,我們需要研究如何切實夯實全球化在民眾中的基礎,而不僅僅是體現在政府的努力和支援層面。(原國家外經貿部副部長,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諮詢委員會主席 龍永圖)

  “走出去”的中國要警惕封閉慣性

  第一,雖然全球化進入了新階段並且面臨困難,但我認為其大趨勢不可逆轉。一個明顯例證就是,1991年蘇聯解體時很多人感到震驚,覺得這麼大一個國家就這樣完了,將來怎麼辦呢?可誰都沒想到,蘇聯解體之後形成了全球統一市場。回顧過去20多年的歷程,1991年全球GDP是23萬億美元,去年則達到了大概74萬億美元,這就是全球化大發展之路。

  第二,中國企業正在“走出去”,這是中國參與和推動全球化的具體行動。對此我想強調一點,那就是必須重視歐洲,這也是亞投行給我們的眾多啟示之一。設想一下,如果亞投行沒有14個歐洲國家加入,還能叫成功嗎?美國國內有人説未加入亞投行是個錯誤,但若歐洲國家也沒參加,美國人還會有這般反思麼?

  當然,歐洲確實面臨著不少問題,比如現在金融危機中心仍在歐洲;歐洲代議制民主陷入危機,希臘危機就是從代議制民主危機開始的;歐洲的福利社會包袱背不動了,而且改起來也很難。但這不能構成我們輕視歐洲的理由。對於中國崛起,美國的警惕性要遠遠高於歐洲。根據我在歐洲工作長達15年的感覺,歐洲國家在科技領域比美國、日本對中國開放多了,比如中法兩國搞了P4實驗室,那是非常先進的,在美國那裏根本不可能。現在歐洲儘管面臨困難,但其潛能不可低估。

編輯:王媛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