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梅倫再次入主唐寧街10號之後,似乎下定決心要將脫歐公投進行到底。不過,英國外交大臣近日又表示,希望儘快與歐盟就英歐關係達成新協議。英國究竟打的什麼算盤?
脫歐或許只是砝碼
據英國《衛報》報道,首相卡梅倫將在下周公佈一項旨在為脫歐公投鋪路的議案,此舉展示了卡梅倫將公投進行到底的決心。
不過,卡梅倫雖一再強調,2017年底前進行脫歐公投是他的底線,但是,他從未把路封死。他承諾,在公投前,把英國與歐盟關係的梳理作為任期內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或許説出了卡梅倫的心聲,他曾表示保守黨決意推動公投,但他們實則更願意英國留在歐盟協商“更好的一筆買賣”。
近日,英國外交大臣夏文達又明確表示,希望歐盟能制定好一籃子改革計劃,使英國與歐盟真正聯起手來,且英國有更大話語權。他強調,自己的目的是支援英國留在歐盟。
卡梅倫在歐盟改革問題上有明確的主張。他反對歐盟在一體化過程中“插手”英國的司法和內政,希望歐盟在移民和福利政策等方面進行改革、減少繁瑣程式,並擴大英國在歐盟的權力。他認為,成員國議會應該能夠聯合起來阻止歐盟立法,還希望限制歐盟對英國治安和司法的影響。
很明顯,英國想要的是在歐盟的更大話語權。而如今,脫歐公投似乎將成為英國與歐盟談判過程中的“砝碼”。畢竟,歐盟在與希臘的反覆談判中已經向世界表明瞭其保持自身完整的渴望。《衛報》近日報道,智庫“開放的歐洲”的評估應該會讓卡梅倫喜上眉梢,因為其評估認為,歐盟其他主要成員希望英國留在歐盟,不過,同時又認為英國不應急於推進與歐盟的談判,因為歐盟目前正專注于解決希臘問題,保持歐元區完整。
此時談判或是最佳時機
敢在此時用脫歐公投做砝碼,英國或許認為自身具備了足夠底氣,而且,此時正是最佳時機。
首先有民意支援。當前,保守黨明確承諾要在2017年底前舉行“脫歐”公投。考慮到保守黨外還有12.6%的選民直接支援退出歐盟,英國國內有接近50%的選民要求對歐盟採取更為疏遠甚至割裂的態度。
一部分英國大佬明確地支援英國脫歐。據BBC18日報道稱,世界三大工程機械製造商之一英國JCB集團主席表示支援英國離開歐盟,稱離開歐盟讓英國得以作為一個國家而不是28個國家之一對外展開談判。此外,監管法規過多是英國工商界對歐盟最大的抱怨所在,絕大部分英國企業並不向歐盟市場出口,但卻必須服從於歐盟法規。
其次,英國近年的經濟表現也讓其腰桿挺直了。不在歐元區的英國在此輪歐債危機中沒有受到過大影響。近幾年,英國成為西方主要發達經濟體中經濟復蘇最快的國家之一。
數據顯示,2014年,英國GDP實現了2.8%的增長,為2006年以來最佳表現,同時也在發達國家中名列前茅。國際評級機構穆迪信貸部門高級官員凱瑟琳 米爾布朗納還預計,英國經濟將在未來7年保持年均2%以上的增長速度。
另一方面,英國與歐盟之間的經濟聯繫卻似乎無法再為英國的發展提供強大動力。英國稅務海關總署公佈的數據顯示,雖然與歐盟的貿易仍佔據了英國外貿總額的大頭,但增長長年乏力。英國駐馬尼拉使館貿易和投資主管伊恩 曼斯菲爾德就提出,退歐可能給英國帶來每年13億英鎊的額外産出,因為受到的監管減少,且與新興經濟體的貿易增加。
在德法主導的歐盟中一直鬱鬱寡歡的英國,此時不爭取更大話語權,更待何時?
政治豪賭如何收場
諸多分析都認為,英國的脫歐公投是卡梅倫領導的保守黨的一場政治豪賭。賭贏了,英國繼續留在歐盟,並如願獲得更大話語權。但是,賭輸了,代價則是沉重的。
以金融服務業領域為例。歐洲資本市場和投資銀行業務的75%是在英國運作的。當前英國金融服務業從歐洲大陸獲得了大量的服務貿易順差。未來一旦英國退出歐盟,歐陸國家作為逆差國沒有任何動機與英國建立金融服務業的互惠協定,英國金融服務業將喪失進入歐盟內部單一市場的機會。
因此,如果未來英歐談判收效甚微,隨著法蘭克福、巴黎和盧森堡等歐陸金融中心不斷崛起,大量金融機構將選擇離開英國。
歐洲畢竟是英國最大的貿易夥伴,英國與歐盟的交易規模比與歐盟外交易的高出55%。國際評級機構穆迪表示,倘若卡梅倫無法複製身為歐盟成員國的好處,英國退歐或將影響英國的信貸評級。
而且,歐盟不會任由英國揉捏。德國近日就明確表態,歐盟國家不會倉促更改歐盟條約來滿足英國的改革要求。英國不能借助歐元區的改革讓自己的改革要求“搭便車”。
如今,英國脫歐公投帶來的不確定性已經開始讓許多人擔憂。荷蘭國際集團ING近日發佈的研究報告顯示,在舉行公投之前的兩年內,不確定性將令經濟增長率每年減損約0.5個百分點。
此外,英國經濟近年雖然表現不錯,但是,目前也開始受到低通脹和增長放緩的威脅。
英國央行近日下調了今明兩年英國經濟增長的預期,並預計英國或將在年內出現通貨緊縮。而歐盟則似乎開始從危機中緩過來。接下來,如果英國面對的是自身疲軟的經濟和歐盟蓬勃的生機,它還會大聲喊著脫歐嗎?
脫歐公投是保守黨在競選中對選民的承諾。不過,在政壇,什麼都有可能發生。真到了歐盟經濟快速發展的時候,公投是否能如期舉行或許都要劃個問號了。(張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