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一帶一路”帶領中國改革開放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任何一項改革措施都會觸動現有利益格局,利益固化和思想僵化成為推進“一帶一路”構想的最大障礙。在此種情況下,長期以來指導過去中國改革開放的“摸著石頭過河”策略已經不足以突破利益固化和思想僵化的問題。因此,如何通過科學方法,打破制約一切社會活力迸發的思想僵化和利益固化藩籬,徹底解決“號令不出中南海”的問題,成為中央“一帶一路”建設領導小組有效工作的關鍵。
一、頂層設計與基層設計相結合
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經驗表明,基層是最具活力的改革主體。所謂“摸著石頭過河”,首先是省級以下機構“摸石頭”,通過鼓勵設立經濟特區,進行政策試點,然後總結經驗,在面上推開。然而,“摸著石頭過河”有一個根本的假設,那就是相信在河床上有路可走,有石頭可摸。隨著中國改革發展進入深水區,河床上已經沒有路可走,沒有石頭可摸。尤其對於“一帶一路”這樣的世紀構想,基本上沒有前人的經驗可以借鑒,儘管在歷史上存在著“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這樣的實踐,但現在的情況已經今非昔比。當今的中國已經和歷史上的中國不可同日而語,一旦中國決定重走“絲綢之路”,就意味著13億人口和10萬億美元的經濟總量一齊涌向前去,“摸著石頭過河”已經不能滿足超十萬億美元規模經濟體發展的需要,一旦億萬大軍涌入古絲綢之路,如果不能提前規劃設計好基礎設施、政策協調、貿易通道、金融網路、人文交流的互聯互通,就會陷入自相踩踏和惡性競爭的泥淖。目前,每逢假日期間,全國旅遊線路交通緊張、服務滯後、各種糾紛層出不窮的事例比比皆是,中國早已深受此種傳統思維方式之苦。
因此,“一帶一路”構想首先要重視頂層設計,以“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精神做好前期的論證、規劃和行動設計。在實踐中,不僅要通過發改委等綜合部門的規劃設計實現在國內規劃上的科學論證,而且還要通過外交部、商務部、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中聯部、教育部、文化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等涉外部門與沿線國家的對口部門進行溝通協調,實現中國與沿線國家的互聯互通。在這一中國自身頂層設計和中國與沿線國家相互之間的頂層設計沒有到位的情況下,地方各級政府、各領域和各部門必須明確“一帶一路”的頂層設計紅線,確保有組織、有秩序地參與“一帶一路”,既不要“搶跑”,也不可“拖遝”。
“一帶一路”必須在方法論上強調頂層設計,並不是否定基層設計。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科學的頂層設計,必鬚根基於堅實的基層設計。歐美國家在市縣級有多樣化的制度設計,美國的縣、郡就存在著1000多種制度,“一帶一路”推進首先要鼓勵縣制改革,強調縣處一級黨委政府和部門是基層設計的主體,鼓勵多樣化的制度設計,在不違反頂層設計原則的前提下,大膽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一切以是否有利於釋放社會發展活力為基準。在國家關於“一帶一路”的頂層設計出臺後,各部門、各級政府和非政府行為體要積極對接“一帶一路”的頂層設計,從各自優勢出發,制定具體的規劃設計和行動計劃,在國家頂層設計引導下,通過創造性的基層設計呼應和壯大“一帶一路”的戰略影響力。
頂層設計和基層設計各有側重點,各具特色和優勢。頂層設計應強調原則統一、規則簡單、機制高效,基層設計應強調實事求是、區域特色和切實可行。同時,基層設計不再是傳統上的“摸著石頭過河”,而是在頂層設計引導下進行的創新性探索,在實踐中要通過頂層設計引領基層設計,通過基層設計為頂層設計奠定堅實基礎,通過“抓兩頭,帶中間”,激發上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共同推進“一帶一路”的偉大事業。
二、點、線、面相結合
“一帶一路”是點、線、面的綜合體。“一帶一路”建設過程要做好點、線、面相結合,做好了改革的“點”,就要把“點”串聯成“線”;只有將“點”串聯成“線”,協調聯動,才可以突破到“面”的規模限制,才能將改革在“面”上落實好,在地區並最終到整體全面推進。三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實踐表明,以點帶面是積極穩妥的改革戰略。鄧小平主導的廣東改革、江澤民主導的浦東開放開發、胡錦濤和溫家寶主導的濱海開發,都取得了巨大的改革效應。因此,“一帶一路”建設仍需堅持以點連線,以線帶面戰略路徑,實現點線面的有機互動,協調並進。
所謂“點”就是著力點、落腳點、示範點。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的構想,必須要有強有力的地方作為龍頭,發揮“龍頭帶動”效應。目前,中央提出建設福建和新疆兩個經濟帶核心區,就是希望以兩省區為龍頭,確立“綜合改革試驗區”,高標準規劃和設計,打造地區經濟增長極,打通走向連結東中西部的戰略大通道,實現“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勝利會師。對此,兩省區必須拿出敢為天下先的氣魄,勇當“一帶一路”建設的“開路先鋒”,以“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魄力,以體制機制創新為突破口,敢立軍令狀,敢挑千斤擔,為全國開好頭,帶好路。在這一過程中,要有一點敢於打破禁忌的勇氣,要學習當年習仲勳在廣東、項南在福建的銳意改革氣魄,讓全國人民看到那麼一點精氣神,看到“一帶一路”建設的希望。
所謂線,就是將“點”串聯起來,形成一加一大於二的協作效應。“一帶一路”構想的提出,核心就是強調經濟走廊、經濟帶的“連線效應”,通過打通經濟走廊,實現歐洲經濟圈與亞洲經濟圈的互聯互通,塑造規模效應和協作效應。目前,中國已成為名符其實的“世界工廠”,需要穩定的原料供應和銷售市場,需要新的投資渠道。隨著西方發達經濟體受金融危機和復蘇乏力的影響,市場需求不振,發展空間有限,已經極大制約了中國先進産能的釋放空間。在此情勢下,恢復傳統貿易線路,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市場需求,中國就能團結更適應中國模式的非西方周邊國家,在東西兩個方向同時開啟兩個新的一體化進程。復興絲綢之路,有利於我國加快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拓展戰略迴旋空間,而且是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緩解産能過剩矛盾的良好選擇,是黨和國家促進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戰略選擇。
有了“點”、“線”的基礎,“面”上的規模效應自然水到渠成。要通過依託“一帶一路”沿線中心城市的“示範”、“引導”、“服務”和“帶動”效應,努力實現突破一條線、帶動一大片的發展效應。在過去的三十多年中,區域經濟由於覆蓋面廣,一直是中國經濟發展最中堅的力量,粵港澳經濟圈、上三角經濟圈和長江經濟帶、京津冀經濟圈等重要區域經濟的發展,帶動了我國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增長。在新的歷史時期,通過“一帶一路”規劃建設,將國內眾多區域經濟圈之間的連結紐帶打通,並打通中國國內經濟圈和周邊若干經濟副中心以及歐洲、非洲、中東、亞太經濟圈的聯繫,讓其與投資、消費、出口等並駕齊驅,成為未來中國與世界經濟成長最重要的動力,這將是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重大貢獻。
因此,在“一帶一路”總體規劃指導下,其他各省區、各部門和各單位也要相互呼應,形成大眾合唱。特別是要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區位和要素優勢,形成特色,加強協調配合,極力避免自我競爭,盲目亂幹的傾向。此外,“一帶一路”涉及60多個國家,各省區要放寬視野,在中央指導下,點面結合,廣泛開展與沿線國家的合作,真正向世界展示協調有序的“中國范兒”。
三、重點突破與整體推進相結合
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推進,是我們黨改革取得成功的一條重要經驗。作為一種創新性的實驗,“一帶一路”既是由一個個的具體項目所組成的世紀工程,又是涉及制度創新、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系統工程。因此,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必須堅持重點突破和整體推進相結合,既強調從某一關鍵領域打開突破口,也重視整體推進和鞏固“一帶一路”的收穫果實。
重點突破是一種以小搏大的低成本、非正規作戰方式,通過在某一關鍵領域實現突破,進而為大規模整體推進創造條件,具有高度的靈活性、主動性、進攻性和群眾性。在抗日戰爭年代,面對複雜的戰爭任務,毛主席提出了“遊擊戰”重要策略思想,就是一種重點突破的思路,它通過派遣武工隊和小分隊在運動中襲擾敵人,創造突破的機會,不斷擴大根據地的影響,為抗戰勝利做好準備。中國的改革從一開始也採取了“遊擊戰”的策略,無論是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實行土地承包責任制的探索,還是深圳從小漁村至大都市的轉變,無論是以國有大中型企業制度改革實踐,還是先經濟改革後政治改革的前進道路,中國改革的歷史進程一直遵循的是先小後大、先易後難、逐步積累的“遊擊戰”路線,它的優點是穩步推進、不搶跑、不懈怠,條件成熟的先改革,條件不成熟的後啟動。
“遊擊戰”的策略方法完全可以為“一帶一路”所用,並可以推陳出新。“一帶一路”涉及眾多領域,包括基礎設施、産業合作、經貿交流、金融合作、人文交流等,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更不能妄想著四面出擊,全面開花,應該選擇若干領域集中資源實現重點突破。從中國的資源優勢和“一帶一路”構想的性質來看,重點突破的一個主要著力點就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包括公路、鐵路、港口和機場等在內的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是實現區域聯動發展和共同繁榮的動力和活力源泉。絲綢之路首先得要有路,有路才能人暢其行、物暢其流,疏通經絡、暢通血脈,打通制約經濟發展的諸多瓶頸,“一帶一路”才能活起來、動起來。根據發改委、外交部和商務部發佈的願景和行動規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已經成為“一帶一路”的先導工程,包括中吉烏鐵路、中塔公路、匈塞鐵路、中歐陸海快線、中泰鐵路等項目建設,邊境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民航航線和貨運航線建設等基礎設施項目正成為中國對外投資的重點領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夥伴關係對話機制已經啟動,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重點突破已經拉開了序幕,一系列後續合作倡議也會相應跟上。
同時,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只是解決了“一帶一路”的“硬體載體”問題,沒有解決其“軟體服務”問題。互聯互通是個寬泛的概念,它不僅包括交通基礎設施的硬體聯通,也需要包括規章制度、標準、政策等“軟體聯通”,只有軟硬體匹配,才能真正發揮帶動效應。因此,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在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同時,也要將以民間友好互信和文化交流為主要內容的人文聯通擺到突出位置,強調人文交流為先導,通過大量的前期交流、溝通、對話,逐步積累基礎,積聚信任,為全方位的“大會戰”奠定基礎。
整體推進是一種著眼于全局的總體規劃,強調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通過集中主力實現整體引領和全面推進的策略。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遊擊戰”在農村、經濟特區管理、國有企業改革、外匯儲備、先進産能等領域已經打好了堅實的基礎,為“一帶一路”的整體推進提供了必要的條件。“一帶一路”是一個系統工程,牽一髮而動全身,在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民心相通的同時,要注重全局性和整體性的謀劃和推進,面對躲不開、繞不過的種種矛盾和問題,不允許畏首畏尾、貽誤時機,否則利益固化的藩籬無法突破,“一帶一路”就無法取得實質性進展,甚至導致在互聯互通和人文交流上的重點突破成果因後援不足而功敗垂成。
目前,中央已經成立“一帶一路“建設領導小組,該領導小組就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總前委”,要充分發揮“總前委”的統籌各方優勢,“逢山開路、遇河架橋”,“殺出一條血路來”,集中優勢資源在一定階段內組織改革“大會戰”,整體推進“一帶一路”的規劃。尤其是在教、科、文、衛等領域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滯後的領域,也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薄弱環節,要以“走出去促改革”,在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中推進教科文衛等領域的改革,大膽探索在教、科、文、衛領域實施負面清單管理制度,釋放知識、技術、資訊等生産要素的活力,鼓勵高科技人才、知識分子、文化名人、醫學專業人士自主創業,大力發展創意經濟和知識經濟,提升中國經濟品質,實現中國發展與沿線國家的互利共贏,真正讓“一帶一路”的命運共同體精神在沿線國家落地生根。
總之,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要堅持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結合,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突破口,以人文交流為著力點,堅持共商、共建、共用的原則,整體推進政治互信、經濟合作、人文友好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建設,穩步建設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全球夥伴關係網路,這是“一帶一路”的最終目標所在,也是各方的共同追求。
四、漸進式改革與跨越式發展相結合
長期以來,中國改革所習慣的方法是漸進式的發展,比如“摸著石頭過河”、“分步走”、逐步展開。從週邊增量改革突破,逐步向核心地帶穩步推進存量改革,是中國漸進式改革戰略的核心。漸進式發展是分步走策略,每走一步所遇到的阻力較小,耗費的摩擦成本較小。“一帶一路”是世紀工程,且面對的情況更複雜,深層的矛盾和風險更多,必須長期打算,不能急於一時,漸進式發展是一個可行的發展方法。
漸進式發展的方法強調走一步看一步,積小變成大變,先在低風險的領域著手,逐步將改革引向深入。從整個“一帶一路”建設過程看,漸進式發展方法面臨的總的摩擦成本較小,強調先從不大敏感的基礎設施、跨境合作區、産業合作、海上補給點等領域著手,匯集各方面的正能量,塑造共同的合作願望和預期,不急於推進敏感領域的合作。尤其是對於作為“一帶一路”倡議方的中國來説,漸進式發展是一種比較合適的方法,它要求中國必須妥善回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可能的猜忌和疑慮,更多從其他國家地區希望開展的合作項目入手,不要事事都想著賺錢,也不要時時都看重戰略利益,而是更看重贏得信任,獲得民心。中國有句古話,“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國要吸取一些國家倚強淩弱、以大壓小等霸道做法的教訓,更注重換位思考,在平等互信中推進合作共贏,在包容互鑒中贏得他國尊敬。
在重視漸進式發展的同時,跨越式發展也是一個重要的方法。跨越式發展是“所有的”、“一步走”、全面推行的發展方法,改革措施在最短的時間內迅速到位。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堅決查處腐敗案件,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建設法治中國,就是跨越式改革的典型。跨越式改革屬於“壯士斷腕”,以重手攻堅克難,意在改變體製革新的瓶頸,摧毀特殊利益集團,社會阻力大,摩擦成本較高。“一帶一路”構想的最終目標是超越現有的地緣政治、利益衝突和文明隔閡的種種障礙,建立政治互信、經濟合作和人文友好的命運共同體。因此,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依託各種雙邊、多邊和區域平臺,通過外交關係升格、合作機制創新、區域合作平臺構建等多種方式,實現“一帶一路”建設水準的跨越式發展。
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跨越式發展與漸進式發展都是推進“一帶一路”的科學方法,兩者並無絕對優劣之分,各有利弊。我們要用動態的眼光看待兩者之間的互動,針對具體問題和具體情況合理搭配兩類發展方法,積極穩妥地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進程。
五、改革家精神與實干家精神相結合
“一帶一路”戰略能否成功,歸根到底取決於能否鍛鍊和培養出一大批有著全球視野和戰略眼光的高素質領導人才、管理人才和專業人才隊伍。“一帶一路”是一項全新的改革試驗,改革創新是這一事業持續向前發展的不竭動力。習近平同志告誡全黨,如果不思進取,那麼不僅黨和人民事業難以向前推進,而且會損害黨的形象,會讓人民失望進而喪失對黨的信任。“一帶一路”建設成效如何,很大程度取決於我們能否有一支改革家隊伍,取決於這支領導隊伍有無強烈的改革進取精神和擔當意識。我們的領導隊伍要有創新意識,奮發有為,勇於擔當,勇於負責,破除俗成思維定式,用領導方式的轉變促進發展方式的轉變,順利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尤其是在具體建設項目上,改革家應善於在“一帶一路”建設工作中抓住影響“一帶一路”的關鍵部位和要害問題,獨闢蹊徑,實現突破,善於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和統籌國際國內兩類規則,通過創新性的實踐為“一帶一路”開山辟路,走出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世紀新路。
同時,“一帶一路”是幹出來的,不是想出來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一帶一路”的世紀工程,除了需要一大批具有創新思維的領導人才外,還需要一大批真抓實幹的實干家。這些實干家要從客觀實際出發,從群眾期待入手,一心實幹,幹出成績,做到不開空頭支票,不搞形象工程,踏踏實實做事,實實在在做人,能夠深入基層一線,了解實際,磨練作風,提高素質。只有在深入基層中接好地氣、增強底氣,工作才能做到腳踏實地、有的放矢,才能真心實意服務群眾、服務發展。
無論是改革家,還是實干家,都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在實踐中歷練出來的。要放寬視野,不拘一格選拔人才,打破年齡、學歷、國籍等條條框框,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尤其是從“一帶一路”建設實踐中唯才是舉,選拔骨幹,善於及時把那些在“一帶一路”建設實踐中涌現出的實干家選拔進入重要崗位,這是“一帶一路”成功的關鍵所在,也是這一事業得以持續發展的根本所在。
總之,“一帶一路”構想的實施會觸及更多深層次矛盾,涉及利益關係深度調整,複雜性和難度前所未有。在沒有現成經驗的情況下,我們只有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治國理政的方法論思想,不斷與時俱進、探索創新,注意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方法,才能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