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裏和拉伕羅夫先是在草地上漫步,隨後坐在木凳上交談,半個小時後兩人愉快地走進室內,開始正式會談。”《華盛頓郵報》10月14日這樣描述美國國務卿和俄羅斯外長當天在法國的“成功會晤”。6個月前,當克裏米亞投入俄羅斯懷抱後,奧巴馬政府曾宣稱將“孤立”俄羅斯。半年來,西方國家向普京發動了一輪輪攻勢,且絲毫沒有緩和之意。因此,克裏突然與拉伕羅夫會談並宣佈美俄將在打擊“伊斯蘭國”(IS)領域進行合作,著實令外界錯愕。
無獨有偶,因烏克蘭危機引發的歐盟與俄羅斯的“制裁大戰”,近日由於歐盟不斷發出示好信號,也有了硝煙散去的前兆。歐盟駐俄大使維烏薩科卡斯日前透露,如果烏克蘭東部局勢能夠平靜下來,歐盟將考慮在10月底取消對俄制裁。
美歐紛紛向俄拋出橄欖枝的目的不盡相同。歐洲更多考慮的是經濟利益。此前歐盟追隨美國對俄揮舞制裁大棒,把自己拖入泥淖。制裁非但沒有使俄羅斯屈服,還讓歐洲的經濟復蘇之路越走越窄。因此,儘快減少制裁戰給自己帶來的傷害,是歐盟近來優先考慮的問題。不斷對外“放風”取消制裁,也是對俄羅斯態度的試探。
美國的動機則較為隱蔽。表面看,它希望與俄羅斯合作反恐。近期以來西方對IS的空襲雖然聲勢浩大,效果卻差強人意。在不派地面部隊的前提下,拉攏對敘利亞有影響力的俄羅斯加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美國的壓力。不過,仔細推敲克裏對合作反恐的表述不難發現,“在打擊IS領域互換情報”更像是一個幌子,其實美國是試圖用介入中東事務這塊誘餌吸引俄羅斯,從而對中俄日益緊密的合作進行制衡。
近一年來,中俄關係突飛猛進,兩國在各領域的合作不斷開花結果,在一些重大國際問題上立場相同。在此背景下,中俄有能力結束“石油美元”的霸權,加快建立更為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這是美國極不願看到的。儘管在烏克蘭問題上與俄羅斯勢不兩立,但從全球戰略出發,將中俄“分開”符合美國利益,也符合美國一貫遵從的“現實主義原則”。而當前中東面臨的反恐困境正好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切入點。
俄羅斯對於美歐的“好意”似乎並不領情。在克裏宣佈“合作”後,俄羅斯外交部堅稱拒絕捲入違反國際法的聯盟,並強調俄方在中東反恐中做出的努力。同時,俄總理梅德韋傑夫也表示,美俄關係的“重啟”必須以取消制裁為前提。看來,當大家都以為美俄鬥法暫告一段落時,或許真正的博弈才剛開始。(蘭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