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外軍借助軍事圖片宣傳有技巧

時間:2014-05-12 16:20   來源:中國軍網

  外軍的對外宣傳,比較重視媒體運用和宣傳技巧,追求最佳的宣傳效果。在形形色色的外軍官方網站中,軍事圖片是其常用的宣傳手段。網站上那些經過精心挑選的圖片中,往往蘊藏著豐富的資訊,包含著主動發佈的宣傳意圖。

  進入“戰爭狀態”的關鍵詞

  軍事圖片如何配合戰爭宣傳?西方一些軍事大國在這方面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其特點可以總結為三個關鍵詞:主動、威懾、引導。

  進入戰爭狀態後,軍隊的一舉一動都會受到媒體的高度關注。感受到媒體關注度升溫,外軍官網也會快速反應,高密度發稿,主動發聲,力爭引導輿論。2013年1月,法軍發起“藪貓行動”,出兵馬利。法軍“陣風”戰機從本土出發的當晚,新華社就轉發了法國國防部發佈的圖片。筆者登錄法國國防部官網,發現其圖片專欄已轉入活躍狀態,不但發稿量超出平時數倍,圖片清晰度也提高了10倍以上,可以滿足各種報紙雜誌的需求。當馬利的作戰行動高潮過後,媒體關注度迅速下降。該專欄也隨之恢復到每天只有一兩組圖片,每張圖片100K大小的“正常狀態”。

  這種“戰爭狀態”很好地詮釋了外軍戰時主動宣傳的思路:不僅要及時發出自己的聲音,還要盡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媒體能夠從自己手裏得到最新資訊,高清圖片免費下載,盡可能滿足媒體需要。以主動優質的資訊服務,把渴求資訊的媒體吸引到自己身邊,從而使自己的聲音和形象佔領媒體。

  佔領媒體,追求最大傳播效果,只是宣傳的第一步。引導輿論,才是宣傳的目的。美軍發動伊拉克戰爭後,美國國防部官網上發佈了大量轟炸伊拉克重要目標的照片。這些圖片大都是執行轟炸任務的戰機瞄準時拍攝的,清晰度很差,如果從美學角度來評價,根本夠不上攝影作品的標準。但美軍大量選用這些圖片,唯一目的就是通過圖片宣傳顯示其強大的空中打擊能力,進行軍事威懾。美軍的戰時圖片宣傳,特別注重威懾效果。佔領巴格達之後,美軍曾發佈過一張薩達姆官邸的照片,官邸的圓頂正中是被重磅炸彈穿透的大洞,那股炫耀和恐嚇的味道,似乎能躍出畫面,讓人印象深刻。

  除了威懾對手,戰時圖片宣傳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塑造己方的正義形象,贏得輿論引導權。2008年12月,以色列發動“鑄鉛行動”,出兵加沙。以色列國防軍攝影記者緊跟進入加沙的先頭部隊,拍下哈馬斯武裝人員留下的火箭彈,在房屋裏發現的偽裝成人形的誘餌炸彈等等,發佈到官方網站上,以此作為哈馬斯武裝“恐怖襲擊”的證據,反襯以軍出兵的正當性。

  進入21世紀後一直處於戰爭狀態的美軍,對於通過軍事圖片宣傳塑造形象更有心得。無論是伊拉克還是阿富汗的戰地照片,很少能看見刺激感官的血腥場景,出現在畫面中的美軍士兵大都是精神飽滿、軍裝整齊的正面形象,仿佛置身於一場無痛無血的虛擬戰爭遊戲。這是美軍在歷次對外戰爭中總結出的經驗,是應付反戰輿論的有效戰術。如果對照美軍公佈的軍事圖片與媒體記者拍攝的圖片,會發現兩者差別明顯。2005年第48屆世界新聞攝影比賽(荷賽)中,美國攝影記者戴維?羅伯特?斯旺森拍攝的駐伊美軍士兵遭遇伏擊的照片獲新聞類單幅照片二等獎。鏡頭中美軍軍車玻璃密布著10個彈洞,坐在車內的美軍士兵滿臉驚恐。而在美國軍方網站刊發的圖片中,是看不到這種“負面”表情的。

  公開化、社交化、形象塑造

  外軍軍事圖片宣傳一直標榜“公開化”,在常態化的軍事圖片宣傳中,美軍對軍事圖片宣傳最為重視,不但國防部官方網站上有專門的圖片頻道,各大軍種各大司令部甚至各部隊的官方網站上都有圖片專欄。除此之外,還開通了專業的圖片視頻網站“國防視頻及圖片發佈系統”(DVIDS),類似一個基層報道員投稿庫,每天發佈的圖片數以百計,內容幾乎涵蓋美軍各軍種部隊訓練生活的場景。

  但外軍軍事宣傳的“公開化”並不是自然透明的,而是經過嚴格篩選和保密審查的。例如許多外軍官網在發佈特種部隊作戰訓練圖片時,特種兵的面部往往要打上“馬賽克”;以軍發佈的圖片中涉及軍用電腦的,螢幕上的內容都要塗抹覆蓋;軍事訓練圖片中涉及先進裝備的,更要嚴格審查。2014年2月3日,加拿大陸軍攝影記者帕特裏克?布蘭查德在報道“白色陣風2014”軍演時,拍攝了一組帶有先進觀瞄系統的C-16榴彈發射器的圖片。筆者在一個海外軍事圖片網站上看到後,便按慣例登錄加拿大國防部官方網站,準備下載高清原圖,不料找遍加拿大軍方數個圖片專欄也沒有找到,最後返回軍事圖片網站,卻發現連這裡的圖片連結也被刪除。類似的經歷,筆者曾多次遇到過,也因此對外軍軍事宣傳的保密紀律印象深刻。

  外軍軍事宣傳比較注重受眾群體的變化,主動跟蹤受眾使用媒體的喜好,隨之不斷嘗試新的發佈平臺。筆者在搜索外軍軍事圖片時,發現其發佈平臺早已不再是傳統的官方網站獨家發佈,而是越來越多樣化,最初是開官方部落格,近年來又積極跟風網路社交,試水社交圖片分享網站。當你點擊進入外軍官方網站時,往往會發現其主頁上列出“臉譜”“推特”等社交網站連結,可以方便地將圖片分享到社交網站。而當你點擊進入英國國防部在社交圖片分享網站Flickr的網頁時,也會發現每張圖片下面都跟著一串連結:去官網的、去“臉譜”的,去“推特”的……

  這種變化,就是為了緊跟讀者。任何國家的軍方網站都不是點擊量很高的人氣網站,要追求最大傳播效果,軍事宣傳就要主動出擊,尋找人群聚集的地方,緊追受眾的腳步。點擊量去了哪,宣傳就要跟去哪。

  外軍軍事圖片宣傳的目的是向媒體和民眾展示軍人形象,美化軍營生活,以贏得輿論支援,吸引適齡青年參軍入伍,這也決定了其表現方式是典型的正面“形象塑造”。反映軍事訓練的圖片,重點突出其軍隊的專業化和先進水準;反映軍隊生活的圖片,著力表現其生活的多彩和活力;反映軍營文化的圖片,注重凸顯其部隊的傳統和榮譽;反映其參加非軍事行動的圖片,則宣傳味更濃。官兵滿面笑容與當地兒童的合影,幾乎是外宣圖片的標準套路……

  為了追求“形象塑造”的效果,外軍軍事圖片中設計和擺拍的痕跡比比皆是,有時甚至能看出PS製作的馬腳。在選題標準上,同樣是政治性壓倒可讀性。2009年5月12日,《紐約時報》頭版刊登了美聯社記者在阿富汗科里加爾山谷雷斯特雷波前線基地抓拍的一張照片,當時基地遭到塔利班武裝襲擊,19歲的美軍士兵波伊德慌亂之中穿著粉紅內褲跳進戰壕。照片刊發後笑果十足,據説波伊德的父親看到報紙後大笑5分鐘,全球媒體紛紛轉載。這種照片雖然傳播力很強,卻永遠不會出現在美軍網站的圖片專欄裏,因為“粉紅褲衩”絕對不符合美軍“形象塑造”的標準。(作者顏軍係解放軍報社後備部副主任)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