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主流媒體的實力在馬航事件中再次得到凸顯,它們提供了事件報道的大部分細節,引導了公眾關注的方向和節奏,這的確是中國媒體力所不能及的。
遺憾的是,中馬關係成了一些西方媒體順手牽羊下一把毒藥的對象。失蹤飛機上的中國乘客佔了一多半,他們家屬的悲痛和中國輿論的同情心經過西方媒體發揮,很容易為中馬兩國社會互視製造一個變形的管道。
有消息説,有的西方國家駐華使館特意指導某些西方大媒體,讓它們多報道中國乘客家屬的情況,突出他們的傷心乃至心理失衡的慘狀,以及與他們訴求有關的衝突等。這大概是因為這些事件初期的新聞焦點如能繼續主導輿論,就能不斷調動更多情緒,在兩國社會間擦出衝擊中馬關係的火花。
中國戰略學界普遍希望,公眾把對吉隆坡處理馬航事件效率的不滿與中馬關係區分開來,因為馬來西亞是中國同東盟友好合作關係的強有力支點之一,中馬關係如果因馬航事件受損,菲律賓、日本興高采烈自不待言,致力於亞洲再平衡戰略的美國,也會暗中彈冠相慶。
此外,一些西方人士注意到,馬航事件以來,家屬及輿論不滿的矛頭並未指向中國政府,前者試圖將馬航事件引導成中馬外交事件的同時,也對把它搞成中國官民衝突的爆發點充滿興趣。
中國政府對搜救失蹤客機傾盡全力,社會則給予了創紀錄的持續關注。人們對家屬的同情、支援真摯而堅決,這一個多月大家一直心相連,力同獻。
西方媒體是正常描述家屬反應的情況,還是摻入了額外的意圖,是不難分辨的。中國媒體也大量報道了公眾的不滿,傳遞了家屬的呼聲,但中西內容相近報道的效果卻截然不同。
通過中國媒體,馬來西亞方面感受到搞好搜救及善後工作的緊迫感。通過西方媒體對中國社會情緒的講述,很多馬來西亞民眾讀出的卻是中國人對馬來西亞國家的“蔑視”和“怨恨”。一些中國民眾針對具體事件的臨時情緒被西方媒體渲染為中國社會“盛怒之下的真言”。
當然,我們相信中馬關係沒那麼脆弱,對本國政府在搜救失蹤客機的傾力投入,中國公眾也能看得見。但西方媒體的惡意挑撥還是不應被忽視,個別西方國家駐華使館動員一些西媒著力這樣做,尤其值得深思。
西方主流媒體的全球影響力高於中國媒體,乃至中國輿論也會不自覺地受到它們的引導。西方媒體與其各自的國家利益相通,中國的國家利益同它們相距越遠,這些西媒就越容易站到中國國家利益的對立面。
西方媒體不太可能把關心中國人民的利益放在優先位置,它們對中國社會的所有講述都自覺或不自覺地經過其價值觀和國家利益的過濾,西方媒體使用新聞材料的“政治挂帥”態度往往相當堅決。
我們就生活在這樣的全球化時代,西方對我們的影響前所未有的便捷、容易。如果我們不有意識地增強自己的自信心和判斷力,我們不知不覺偏離自己利益,而走上西方國家的利益軌道大概將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