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投資饑渴”來由非淺

時間:2013-08-01 13:31   來源:人民日報

  印度的財政和經常項目赤字雙雙膨脹,已經令越來越多的投資者不安。全球零售巨頭沃爾瑪、保險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等一些大公司,近期紛紛撤回對印度的投資計劃。在金融高度自由化的今天,滑鼠輕輕一點,數十億、上百億的資金即可流進流出,而市場信心從不足到危機,有時候僅僅一步之遙。如何扭轉局面,恢復投資者對印度市場的信心,這對促進經濟增長、有效破解印度的財政難題至關重要。

  首先,從財政方面看,印度政府的目標應落實在優化財政收支結構上。除削減支出外,印度應儘早推進稅收體制改革,以提高政府的稅收能力。事實上,制定直接稅法典和引入商品及服務稅,一直都是印度稅制改革中的兩項最重要內容,這一方面有助於減輕企業稅負,同時可擴大稅基,提高國家稅收收入。由於改革進程一再拖延,導致印度稅收形勢日趨惡化。目前,上述兩項稅收改革已成為印度新任財長奇丹巴拉姆任期的重中之重。

  其次,適度開放金融行業、打通儲蓄與投資之間的制度障礙,有助於降低目前赤字對私人投資的擠出效應。印度的財政赤字主要通過債務融資來化解,債務又以內債為主。印度當前在財政赤字難以消除的情況下,要減少對私人投資的擠出效應,就必須消除投資障礙,鼓勵來自國內外的所有投資。這也是印度赤字財政能夠持續並最終得以緩解的途徑之一。在印度的私人儲蓄中,金融資産僅佔一半,對金、銀以及土地物質資産的儲蓄佔了半壁江山。這其中雖有文化因素的作用,但也與印度過度抑制金融業發展有關。在此形勢下,印度近期可能會進一步放開外資銀行準入限制。

  再次,印度的第二輪經濟改革一直尚未啟動,投資環境也沒有得到明顯改善。印度的零售業開放一波三折,雖説現在大門已經打開,但反對者們或明或暗設置的各種障礙,使一些國際零售業巨頭成了“驚弓之鳥”,不敢貿然進入印度零售市場。當前罹患“投資饑渴症”的印度,只能通過進一步的改革開放,向國內和國外投資者們展現其開放的市場經濟特徵,方有可能贏得更多的投資者和他們的投資。

  未來一兩年內,印度的貿易條件有可能繼續惡化:一是美元整體疲軟的態勢不會改變,國際原油價格將會繼續走堅;二是印度經濟瓶頸難消,通脹水準將維持在7%上下浮動;三是發達國家經濟復蘇依然緩慢,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增長放緩,印度出口難有大的起色。在這種情況下,印度經常項目赤字還將再創新高。如不適時採取果斷措施,加大經濟開放力度,那麼,印度的國際收支形勢將日漸堪憂。現在,印度經濟已經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學界和業界要求改革的呼聲很高。改革可能帶來增長,止步不前,等來的或者就可能是一場危機。(劉小雪)

編輯:顧文婧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