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全世界傳播美國文化與價值觀的好萊塢在向中國“投降”嗎?21日,新版《赤色黎明》的上映在美國乃至西方世界引發了這一爭論。《赤色黎明》是1984年美國上演的一部影片,講述的是“蘇聯人和古巴人入侵美國”的故事。2008年米高梅公司宣佈重拍這部影片,片中入侵美國的主角換成了中國人。引發爭議的是製片方修改了已經拍完的電影:將片中的“壞蛋”換成了朝鮮人。美國媒體對製片方口誅筆伐,質疑一個“導彈發射經常空中解體”的國家如何能入侵美國?一些人不滿對中國的屈服。《紐約時報》稱,這是好萊塢對中國的“政治歸化”,《華盛頓時報》批評製片方為了中國電影市場的票房而“提前向中國投降”。韓國媒體稱,好萊塢已經進入“看中國眼色”的時代。德國國際媒體研究所學者夫羅裏揚23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説,“《赤色黎明》引發的爭議只是冰山一角,它暴露出西方現在面臨的一個時代性問題:怎麼看中國,怎麼跟中國打交道?”
好萊塢“磕頭”與“歸化”?
“俄羅斯人、德國人,甚至古怪的英國人,向來是好萊塢反派的常客,但不要指望看到很多中國壞蛋。”英國《每日電訊報》22日刊文,稱好萊塢在向中國“磕頭”。文章稱,《赤色黎明》的製片方將片中的中國入侵者換成朝鮮人,“這是最新的數字綏靖行為”。中國媒體對原片的不滿,令渴望保住好萊塢第五大市場的發行商擔心。文章還説,中國經濟實力強大,這意味著它無需主動審查外國電影———自有導演和發行商們代勞。製片商還會一開始就將中國人的敏感性考慮在內。
1984年,也就是美國總統裏根指稱蘇聯為“邪惡帝國”一年之後,《野蠻人柯南》的編劇和導演發佈了一部名叫《赤色黎明》的電影,影片講古巴人和蘇聯人突然“入侵美國”,科羅拉多州一夥聖戰士一般的青少年勇敢抵抗,最終打敗“黑暗勢力”。
28年之後的11月21日,翻拍的《赤色黎明》被搬上美國銀幕。許多美國媒體都在講述翻拍內幕。《華盛頓時報》稱,新版電影于2008年宣佈,2009年開拍,腳本是中國軍隊從美國西海岸入侵,來收美國欠下不還的債務。但是,當米高梅遇到資金困難時,該片被擱置。米高梅直到2011年才找到發行商。這期間,製片方出於商業考慮,認為疏遠中國市場代價高昂,因此通過數字手段,將影片中演反派的中國人改成了朝鮮人。入侵軍隊揮舞的不是中國國旗,而是朝鮮國旗。《紐約時報》稱,去年中國電影市場超過20億美元,被認為對好萊塢電影日益重要。一名電影業專家説,中國影迷可以為一部電影的票房增加5000萬美元。報道稱,“看電影的中國人,不太可能掏出辛苦掙來的人民幣去看一部講中國壞蛋的電影。”
法國《當代藝術》稱,世界第一超級大國被“赤禍”蹂躪,不管入侵者是誰,稍微有點兒腦子的關注都會哄堂大笑。《華盛頓時報》稱,新版《赤色黎明》為了一個外國市場,將原先的一個雖然牽強但可怕的場景換成了毫無意義的東西。按人數計算,中國軍隊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中國有一個先進且日益壯大的網路戰部隊,其導彈能力跨越式發展。而朝鮮人口才2400萬多一點,他們的導彈發射老是空中解體;他們幾乎不能確保首都不停電;他們無力向韓國以外的地方投射兵力。這是一個我們應該擔心會威脅美國本土的敵人嗎?雅虎電影21日稱,根據最初的劇本,由於中國的規模、軍力和持有美國8%債務的事實,21世紀的入侵部隊理所當然非中國莫屬。“從某種角度講,中國入侵相當於放貸者來打斷幾條腿”。
在英國《獨立報》看來,製片人的修改可以理解,“這就像被邀請參加一個派對,但整夜你都在侮辱主人。這不可能好看。”《大西洋月刊》稱,中國沒理由攻擊最重要的貿易夥伴美國。即便中國想攻擊,其軍力也不夠強。即便軍力夠強,一些分析家説,中國內部問題太多,無暇攻擊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