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學院院長趙進軍 (人民網記者鄭青亭 攝)
9月12日,人民網記者來到了被稱為“中國外交官搖籃”的外交學院,獨家專訪了趙進軍院長。對於中國企業走出去遇到的非議,趙院長表示,這是一件很難但必須要做的事情,中國的企業家就是要在國際舞臺上與競爭者一較高下。
人民網:目前,中國企業走出去似乎遇到了一些問題。我們在非洲投資,有人説我們搞“新殖民主義”;我們要進一步進入歐美市場,有人説我們違反了“遊戲規則”,引發了貿易戰。您怎麼看中國企業走出去遇到的困難?
趙院長:中國發展到今天,“企業走出去”是必須要做的事情。我們的企業家也需要在國際舞臺上與各國的競爭對手一較高下。但也應看到,中國企業走出去是一個較長的過程。而西方仍把持著當今世界的話語權,他們製造了很多不利於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輿論,因為他們在援助非洲方面做不到中國所做的事情。西方援助非洲有很多政治條件,例如要求非洲國家搞西方式的民主、多黨制、議會選舉等,而且在他們的援助額中,還要滿足西方人員自己的利益,當地老百姓則實惠很少。而中國援助的重點是放在為當地修建最需要的公路、學校、醫院、體育場等基礎設施上。在毛澤東時代,中國自身很困難,卻幫助非洲修建了一條價值2億美元外匯的坦讚鐵路,還派出許多醫療隊。今天,我們的企業確實也在非洲開礦,但是聯合開礦,解決了當地稅收、就業和經濟發展等問題。那些指責中國企業的人應該聽聽非洲領導人和老百姓是怎麼説的。
我記得當年,蘇丹政府在國際上招標,要求外國企業在很短時間內修建一條從港口到石油産地的鐵路,還要同時修建港口。並規定了時間表。苛刻的合作條件嚇跑了西方石油公司,只有中方答應了。因為中國的發展需要石油,只靠國內的石油生産已滿足不了需求。同時,非洲大陸上條件好的石油産區早已被西方公司所佔據。中國企業進入非洲雖也有困難,但相比其他地區,我企業進入的阻礙相對較少。因為中國與非洲是朋友。七十年代沒有非洲國家的友誼與支援,中國進不了聯合國。和非洲朋友交往,我們的企業也不應該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有的時候應多一點政治的思考,或者説要多一點國際主義精神,這才能體現中國人民的胸懷。從我國自身發展的利益來看,中國和非洲加強經貿領域的合作是完全必要的。這是一個雙贏的合作,而絕不是什麼“新殖民主義”,這頂帽子扣不到中國頭上。事實已經並將繼續證明,與我們同處發展中國家地位的廣大亞非拉國家,是我國企業走出去並贏得發展的最佳選擇和可以成功之地。
再看中國企業進入歐美市場,確實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歐美國家企業法規和我們很不一樣,很多中國企業對此並不清楚。比如西方《勞動法》規定,一旦雇傭就不能隨便解雇;企業除向員工發放工資外,還要代繳勞保費、退休、醫療費等。國內企業如果事先不了解當地國情,會發現走出去的成本非常高。但真正有實力的企業、有長遠發展戰略的企業,會明白進入國外市場的重要性。另外,在某些情況下,歐美國家還是會給中國走出去的企業設置一些政治障礙的,這也很正常。因為從總體上看,這個世界依然存在著冷戰思維和以意識形態劃線的不公平和政治歧視性現象。中國企業走出去要有戰勝各種各樣困難的思想準備。不管有什麼樣的困難和阻礙,中國的崛起和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的實施都是任何力量阻擋不住的。(記者 鄭青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