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不僅是個經濟存在,更是個政治存在,並且政治存在遠比經濟存在意義更為重大。作為前所未有的政治實踐和現實需求的歐元區,理性的認知是,維繫的成本小于崩潰。歐元區一旦崩潰,歐元區各國乃至整個歐洲諸國都不能獨善其身”
倫敦奧運棋至中盤,歐元玩起高空跳水,僅上週四當天就下跌0.38%,市場預計本週內仍將繼續領跌非美元貨幣。失望的市場以下跌責怪一個叫德拉吉的傢夥:上上周他承諾説要盡“一切努力捍衛歐元”,結果上周的歐央行議息會議的信號卻是“外甥打燈籠一切照舊”。儘管他一再強調“歐元不會逆轉,打賭歐元解體毫無意義”,但市場沒有只是“聽其言”,還學會了“觀其行”。
歐央行的行動是,像美聯儲和英央行一樣,決定維持利率不變,也沒有啟動市場渴盼的緊急救市措施——新一輪債券購買計劃、新一輪長期再融資項目以及給予ESM(歐洲穩定機制)銀行牌照等暫時都不會落實。德拉吉甚至模倣著德國的語氣説,歐央行將“繼續推進財政緊縮、結構性改革和歐洲機制化建設”。
歐央行看似怪異的表態不難理解。表面看,維持利率暫時不變的決定既有觀望的成分存在,也受到美聯儲和英央行的激勵。然而,更深層的意蘊是,歐央行的表面平靜正折射出歐債危機的複雜和形勢嚴峻。從今年季度數據看,歐洲諸國經濟存在不同程度的萎縮。中國央行判斷稱,歐債危機“有引發全球經濟二次探底的可能”。以至於,法國總統奧朗德與奧巴馬通電話,共同呼籲歐元區保持金融穩定和經濟增長。相信,經濟的下滑正是促使德拉吉一週一變臉的深層原因。
西班牙隨後的反應印證了筆者的判斷。8月3日,西班牙首相一反往常“排除申請救助可能”的態度(EFSF和ESM的附帶救助條件讓其打退堂鼓),暗示可能會考慮向歐元區救助基金尋求支援來幫助緩解不斷深化的債務危機。
這一沙堆上的希望根基卻異常脆弱。10歲的歐元未經成熟已顯衰老之態,債務危機的惡化讓年輕的歐元看起來力不從心。短期的風險是,希臘、西班牙等債務高危國風險依舊,由於缺乏足夠的經濟支撐均有惡化可能,比如態度陡然轉變的西班牙政府,資金最多只能撐到9月份,本月要進行的國債展期吉兇未卜。而在救助上的博弈仍在膠著,德國為首的債權國的堅持,正是希臘等債務國的巨大政治風險,如何平衡矛盾考驗著同樣年輕的歐央行。
歐元會就此夭折嗎?從歐債危機爆發,甚至從歐元誕生之初,這個問題就伴隨著懷疑與不信任而高懸歐元區上空,並時不時地成為世界輿論的關注焦點。筆者的判斷是,歐元夭折説(或稱崩潰説)短期內仍有些杞人憂天,當前真正應該擔憂的是如何應對弱勢歐元可能給世界帶來的衝擊。
歐元不僅是個經濟存在,更是個政治存在,並且政治存在遠比經濟存在意義更為重大。作為前所未有的政治實踐和現實需求的歐元區,理性的認知是,維繫的成本小于崩潰。歐元區一旦崩潰,歐元區各國乃至整個歐洲諸國都不能獨善其身。根據瑞銀的沙盤推演,一個弱國退出歐元區第一年的每人平均成本是9500到11500歐元,隨後幾年每人平均成本每年也高達3000到4000歐元。僅這一項經濟成本就足以壓垮該國政府。政治和經濟的考量,都會逼迫歐元區各國“重回麻將桌”。
然而,這桌麻將並不好打。尤其在債權國增長受阻債務國復蘇乏力的大背景下,即使制度化制約機制被普遍接受,中短期內救危的主動和被動選項都只剩下了弱歐元,策略化後就是德拉吉前文所言的暫時不會實施的“債券購買計劃”和“再融資項目”等。弱歐元是把雙刃劍,緩解歐債危機需要弱歐元,而弱歐元又反過來加劇通脹,阻礙經濟復蘇,進而萌生各國對歐元的離心力。
因應弱歐元時代的歐洲,已是各主要經濟體的戰略議題。而對歐元區而言,更長期的策略是,政治考量靠邊站,經濟考量應成主角。更進一步説,歐元的存在繫於歐洲經濟的復蘇,繫於歐洲的結構性調整和改革。財政緊縮只能治標,治本之策還有賴於歐洲的再一次經濟革命。倘不能如此,則歐元只能成為一個象徵性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