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各國均表示,歐盟單方面從2012年1月起開始向所有在歐盟境內起降的飛機強徵碳稅的政策既不合理,也不合法。對此,中國之聲特約觀察員葉海林做了如下點評。
葉海林:幾天前中國民航管理局已經發出通知,禁止中國國內航空公司和歐盟的相關機構和國家達成妥協,不得參與交易機制,也不得因此而向國內乘客徵收額外附加費,更不能因此漲價。應該説這個表態雖然現在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反制措施,只是一個關緊大門的手段,首先要統一我們自己國內航空業的意見,避免出現這種説中國某個自己的,我們國內某個航空公司率先去跟歐盟達成一個所謂的優惠性妥協,然後牽動其他的航空公司不得不去逐一和歐盟去談,避免陷入這樣一種被動,所以民航管理局首先來了一個禁令,這個禁令對於協調中國民用航空業對歐洲的碳稅搶劫做法的一致立場是非常重要的,既是一個整頓內部的一個有利的這樣一個約束。
實際上也是向歐盟釋放出了一個姿態,就是在碳稅問題上,中國是不會選擇屈服的。這樣一個消息傳出以後,自然會激起各方面的反應,在這些反應中有一些是很自然的,比如説歐盟方面依然強硬以對,説相信中國的航空公司最終也還是會交納碳稅的,因為這是歐盟的法律,但他們忘記了一點,歐盟的法律只能管在歐盟的領土上,它不能管在歐盟以外,而歐盟的所謂航空碳稅的徵收範圍是超過了歐盟法律,歐盟的領土和領空的,這本身就是一個問題。
另外一個問題在國內我們也注意到,有一些評論和觀點認為説,這種一味硬頂未必是一個好事,我倒是覺得任何一件事情,一味硬頂可能都不是好事,但我們也要看到一味硬頂的另一面,如果採取這樣的手段是不是更不好,比如選擇了某種所謂妥協性的辦法,不管我們要一些優惠和暫緩,其實也就是所謂的扣一些點數嘛,其他航空公司可能交百分之百,你去談看在你航空業務量很大,看在你做出其他讓步的基礎上,可能交80%,這是我們其實習以為常的一種處理方式,還是幾大航空公司分別跟歐盟競相達成妥協,實際上是在損害其他國內航空公司的利益,這兩種做法最終對中國損害都是非常非常大的,因為這不是個單純的錢的問題,就以目前碳稅徵收的範圍,實際上每年100多億人民幣對於中國來説不是一個完全不可接受的數字,但問題在於,先例既開後患無窮,以後中國跟歐洲談其他的事情上那就非常非常困難了,這樣馬上就要開中歐峰會,在這個問題上,對這種來自歐洲的歪風必須要止住。 (鄭青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