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日本排放核廢料

時間:2011-04-13 16:30   來源:中國青年報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前些天將福島第一核電站的1.15萬噸低濃度核廢液排放到太平洋。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研究員中野政尚曾用電腦模擬放射性核素銫在海中擴散的情形,並據此推測,這些放射性物質隨海流5年後可到達北美,10年後到達亞洲東部,30年後幾乎擴散至整個太平洋。即使目前核電站內尚存的2萬噸高放射性污水也全部泄漏入海,其擴散區域的放射性活性在1年後也將被稀釋到每升不足1貝克勒爾,10年後將不足0.1貝克勒爾,對人體不會造成影響。

    日本專家表面是給日本和世界人民一顆定心丸,實際是在為此次核泄漏事故的惡化提前找臺階。早就有研究人員估計,日本這次核事故的嚴重性將超過切爾諾貝利。日本有關部門也終於認可這一估計。日本原子能安全委員會推測,目前日本核電站核泄漏量達到了11萬兆貝可勒爾,佔核電站總量的10%以下,放射量已超過1986年的切爾諾貝利核事故。

    然而,日本核泄漏的嚴重性還在於,如果它得不到妥善和有效解決,將可能成為世界政治、環保和生態的惡劣榜樣。

    早有分析指出,儘管《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核安全公約》和《及早通報核事故公約》對核廢料排入大海沒有明確規定,但根據其他國際法,日本有義務向鄰近和相關國家通報。但日本此次排放前只向美國通報,而沒有向近鄰的亞洲國家通報,這必然會造成鄰近國家處理核污染的準備不足。實際上,這就是典型的以鄰為壑。

    另一方面,儘管日本研究人員根據電腦模型推測日本排放核污染水進入大海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但這只是一種電腦模擬,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和不可靠性。電腦模擬的全球變暖的結論此前就遭到很多人懷疑,也使抑制碳排放無法達成有效的國際協議。

    日本向大海排放核廢料和核電站爆炸中多種核素向全球擴散,已使許多國家遭受到輕微核污染。如中國的衛生部門從多地蔬菜中檢出極微量的人工放射性碘131,同時在幾十個省區市的空氣中也檢測到人工放射性核素銫137。儘管專家稱這些蔬菜中的放射性物質含量極低,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而且也還未造成生物鏈轉移,但現在誰也不能保證長期的核輻射永遠不會對人、生物和環境造成負面影響,因為除了碘131的半衰期是8.5天外,其他核素的半衰期至少都是數十年。

    例如,關於低劑量核輻射的影響,長期研究高核輻射和低核輻射劑量對人和生物影響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放射性研究中心主任大衛伯納4月5日在《自然》雜誌發文稱,儘管世界科學共同體正在評估這次核泄漏的危險性,但實際情況是,我們真的不知道。

    如果國際社會不對日本向大海排放核廢料保持警覺,不發表意見和觀點,未來,所有國家都可能以此為例,向大海和其他公地排放核廢料和其他廢料,從而危及所有人。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