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文章認為,阿拉伯國家成為開啟變革的先鋒,這是對幾十年來正逐漸向越來越不公正方向滑落的當今全球資本主義體系的挑戰
俄羅斯報紙網3月2日文章 題:公正時代(作者俄《世界經濟與國際關係》雜誌主編安德烈 裏亞博夫)
中東阿拉伯國家的人民運動無疑已成為當今世界政治的主題。許多國家的政府、政治和實業界以及專家學術界都在從不同的視角討論這些事件,因為這關係到發展道路的選擇,是繼續忠實於世俗發展道路,還是伊斯蘭化,是繼續維護專制制度,還是實行民主。
但所有這些事件還有其關乎全球的層面,讓人不由得推測,這些事件僅僅是當今世界秩序及社會的整套組織體系發生更大規模的結構性變化的先兆,而且,問題並不僅僅在於,阿拉伯國家是世界經濟能源的主要供應者,還在於其徹底的伊斯蘭化有可能打破現有國際關係體系,並真正引發世界性的文明衝突。
阿拉伯國家的動蕩是建立更公正社會的運動的開端。
年輕人在人口中佔很大比例,大批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因社會機制的原因缺乏找到發揮才能的途徑,正是由於這一系列因素,阿拉伯國家成為開啟變革的先鋒。
這是對幾十年來正逐漸向越來越不公正方向滑落的當今全球資本主義體系的挑戰。傳統的中産階層在萎縮,與更高社會階層之問的差距越來越大。這些趨勢是世界性的,是無處不在的,既存在於工業化的發達國家,也存在於第三世界和後共産主義國家。只不過,由於共同的貧窮,這些趨勢在西方範圍之外表現得更為突出,給人的感覺更加強烈,
只要經濟繼續保持高速增長,世界週邊地帶維持原有範圍,而且不僅是在地理,意義上(第三世界),還包括社會層面(在社會階梯上晉陞道路被阻的人群),這種具有神奇魔力的世界秩序就能順利存在。但2008年9月世界金融和經濟危機驟然爆發,祥和的畫面漸漸出現了“變形”。由中産階層和貧窮階層完全承擔擺脫危機的重負,而富人和超級富豪的特權與消費水準不變,這種狀況讓人覺得有欠公正。對更公正的資本主義模式的訴求迄今仍是一個現實問題。
所有這一切説明,世界的週邊—— 包括地理層面與社會層面——已在縮小,但世界秩序依然保持原樣,維持這一秩序所需的資源也越來越少。因此,要求更具“社會性”和公正性的群眾運動將繼續以不同的速度、不同的激進程度在全世界蔓延。
社會訴求已達到與現有文明相適應水準的人們不想毫無希望地活著。而 “未來會怎樣”——這是政府和政界人士關心的問題。他們應該思考,如何建立起一種其合法性得到大部分民眾認同的社會和政治制度。
暫時甚至還很難説出這種制度的大致輪廓。只有一點是清楚的,即這條道路將是漫長的,艱難而又曲折。顯然,它將依據一條簡單的原則——“分享”,因為不可能指望一部分人在過渡時期背負更大的重擔,而另一部分人繼續花天酒地,消費只增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