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加快棚戶區改造,促進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6月26日 中央人民政府網站)
新一屆政府上任以後,除了在經濟領域實現體制改革的同時,還著重研究部署加快棚戶區改造,在促進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兩個領域齊頭並進。今年2月5日,當時還是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克強,走訪內蒙古包頭市東部的北梁棚戶區,隨機走進了高俊平的家。而這個跼踀的“家”也讓李克強“心裏面感到不安”。他當時便承諾:“我們在推進棚戶區改造工程,希望能讓你們住得更好。”
而如今高俊平一家,即將帶著當時那個搶鏡頭的小屁孩遷入新居。從“憂居”變成“宜居”,從此高樓林立的城市裏,曾經灰色的自留地帶——棚戶區,也勢必被歲月推進歷史的角落裏。實現棚戶區改造,並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而是切實解決百姓問題的大事、好事,對此多少人感同身受。
棚戶區基本上是我國工業化初期形成的簡易住宅區,數十年來幾乎未有變化,燒飯、點煤、如廁都很憂心,更遑論尊嚴體面的生活。住在這裡的職工群眾多數是産業工人,對於這些群體,他們理應有理由去享受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紅利。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的棚戶區改造,不僅是了卻他們心中最為急切的盼望,也是國家回饋勞動者體面生活的鄭重承諾。
急民眾之所想,一直以來都是政府計劃書中的頭等大事。現階段我國城鎮仍有上億人住在棚戶區等危舊房中,棚戶區改造的任務複雜而艱巨。為群眾謀福利,克服任何艱難險阻都是一次責任承諾的履行。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形勢總體平穩,積累了棚戶區改造的雄厚實力,同時就擴大內需和接續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來説,棚戶區改造又是惠及民生和挖掘經濟潛力的雙贏局面。
中國此刻正在城鎮化的道路上亦步亦趨。而棚戶區改造,也勢必將打破城市裏面的二元結構,能讓居民更好的擁有城市歸屬感,同時讓以人為核心的根本理念落在實處。美好的藍圖存在於每個人心中,但如何去一磚一瓦的實現,並保持利民政策、惠民工程的持續性,是考驗本屆政府的多方面待解難題。
棚戶區改造,需要財政投入、金融信貸、稅收政策、民資進場以及土地供給等多方面領域進行托底。此項工程是一場匯集多方面力量來一同打造的福祉工程,更是本屆政府重點使力的民生工程。李克強的一句“把三公經費省下的錢用到棚改等民生工程”,是政府讓自己輕裝上陣的同時,更是把打鐵的好鋼用在真正的刀刃上。一緊一放的財政杠桿傾斜,也凸顯政府服務型角色的全然回歸。
棚戶區改造,是讓改革紅利落在老百姓頭上的最真實體現。這又是一項必須帶著感情去做的硬任務,住房得改善、生活添信心、發展有奔頭,不正是咱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中國夢嗎?我們期待著夢想的陽光照進寬敞明亮之住所的那一天。(謝偉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