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一次失敗的機會,給一次糾錯的嘗試,相信改革之路會越走越寬
“如果失敗,就給我一次失敗的機會!”10多年前投身汽車製造時,面對多方的質疑乃至阻撓,“汽車狂人”李書福的這一句呼喊,喊出了創新者、探路者的果決和勇氣。
給一次失敗的機會——有地方政府正通過立法途徑讓改革創新者“輕裝上陣”。上海市政府近日提請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關於促進改革創新的決定(草案)》,將依法保障改革創新,寬容失敗。
《決定(草案)》明確:“對依照本決定規定程式決策、實施改革創新,而未能實現預期目標,且未牟取私利的,在政府績效考核中對有關部門和個人不作負面評價,不予追究行政責任及其他法律責任。”
上海市決策層坦言,“上海已經到了沒有改革創新就不能前進的階段”。一向以務實、穩重著稱的上海,正試圖通過行政、法律等多種手段,激發起新的銳氣和衝勁,把“深水區”的改革推向前進。
“非改革創新無以前進”,這樣的處境也是不少地區面對的;既“鼓勵創新”,也“寬容失敗”,改革思維亟需轉化為具體行動。
剛剛去世的“鐵娘子”撒切爾一生充滿爭議,但其改革精神卻為人嘆服。自上世紀70年代末起,雖有在野黨的猛烈反對,但撒切爾堅決將對國有企業、社會保障、工會一系列改革進行到底,並最終以10年努力,推動了英國經濟的新生。
我國的改革進入攻堅期,已觸及到重大利益調整,階層利益、群體利益、部門利益等種種利益關係糾葛,牽一髮而動全身,很多時候甚至是向自己“開刀”。面對嚴峻的改革形勢和艱巨的改革任務,不少幹部難免都有畏難情緒。
記者曾聽到一些幹部戲言,“改革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改革“試錯”機制的缺乏,催生了不少幹部“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做太平官心態,成為改革路上的絆腳石。不改革可能不會犯錯,但要承擔歷史責任;改革可能會犯錯,卻能為前行道路探索寶貴的經驗教訓。
先行者,要擔當起改革先鋒的責任,也要承擔可能的挫折和風險。只有依靠制度建設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改革氛圍,才能真正讓人“甩開膀子”、迸發出新的改革動力。
當然,“寬容失敗”的同時,要建立相應的調整和糾錯機制。要善於運用底線思維的方法,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牢牢把握主動權。
給一次失敗的機會,給一次糾錯的嘗試,相信改革之路會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