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房姐”事件調查的不斷深入,陜西神木縣已有4名相關工作人員被停職調查,山西4名相關工作人員被處理,北京辦理假戶口當事民警已經被停職和關禁閉。(1月27《京華時報》)
這應該是公安部工作組核查“房姐”戶口問題的初步成果。所謂“錄入疏忽”根本不能承受其重,權力的出軌和對權力監督的失控才是戶口亂象的根本原因。
據西安市一資深民警介紹,只要能把上級領導搞定,具體辦理的工作人員沒有啥辦不了的,都能把“假的”變成“真的”。有時候甚至只要是分局戶政大隊這麼個級別不高但權力不小的領導同意,上個戶口也並不算什麼難事。
在戶口新聞頻出之前,全國政法工作會議提出了今年的戶籍制度改革,回應了中國社會轉型期發展的現實需求。戶籍制度改革的主旨是打破城鄉二元結構,促進公民遷徙的自由度,解決許多與戶口相關的公平正義。
問題是,現行戶籍制度還沒有根本改革,甚至在國人認為解決戶口最難的京城,有人的遷徙根本不是問題。號稱“一管就死”的東西,靠什麼“激活”?花錢買戶口,權力與金錢“互粉”和“互動”,是催生戶口腐敗的激素。
一邊是尋常百姓因戶口問題無法獲得基本權利,一邊是特殊人群在戶口困局中游刃有餘無本厚利。如果公權力不被約束,包括戶籍在內的任何民生事項,你改,或者不改,能人們總可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總能創造奇跡,改又何益。
這不是抱殘守缺、冥古不化的理由,但提醒我們推出戶籍新政,應該摒棄改革的表面效應,告別曾經奉為經典的“先做起來再完善”的傳統,不要止于低水準的可行性論證,要延伸到改革可能被異化、被干擾和被腐蝕這樣的前沿,爭取改革獲得成功的最大概率,避免那種率性改革,或者爛尾改革。
整肅戶口管理,預期會推出許多技術含量方面的措施,但是,當前的改革,尤其要抓住一個核心,把公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同時要嚴厲防範金錢對公權力的腐蝕,不給權錢遊戲預留空間。不如此,類似戶口腐敗的專項整治,只不過是“割韭菜”而已。有關部門只能貌似堅定,卻無奈地一次次重復——“發現一起,查處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