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聯絡室的實踐意義

時間:2012-06-28 14:58   來源:文匯報

  要夯實黨的執政基礎,離不開在黨領導下,發揮各方包括人大代表的作用。創新人大代表工作制度和工作方式,建立社區(街道)人大代表聯絡室,是廣大選民的需求,也是代表們的期盼,能夠提高代表工作效能,也有利於提升社會建設的制度化、規範化水準。

  近年來,隨著民主政治建設的推進,人大代表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在各方面工作中的參與度和影響力越來越大,履行職責的責任心和積極性越來越強。呼應廣大人民群眾對人大代表越來越高的要求和期待,代表們如今除了在出席人代會期間認真履職,還積極參加閉會期間的各項活動。不過,有時一些群眾遇到問題、有意見建議想找人大代表反映,卻難找聯繫途徑;而不少人大代表為履職想了解積累些基層的第一手資料,也缺乏暢通的渠道。上海和全國各地人大在推進代表工作的過程中都注意到了這一情況,於是著手探索在社區(街道)設立人大代表聯絡室。

  上海市委在2009年底召開的市人大工作會議上提出,“完善代表履職保障,進一步推進和規範社區(街道)設立代表聯絡服務機構,從實際出發充實力量,為代表執行職務提供服務保障。”市人大常委會根據這一要求,去年4月召開了推進和規範社區(街道)設立人大代表聯絡服務機構會議,並制定下發了實施意見。至去年6月底,全市有街道建制的15個區的99個社區(街道)已“全覆蓋”,掛牌設立了人大代表聯絡室。昨天,市人大常委會召開人大代表聯絡室一年來實踐的交流會,筆者參與其中,有三點感悟。

  有利於提升社會建設組織化制度化水準

  這一實踐,提升了社會建設的組織化、制度化水準。相比經濟建設,我們的社會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滯後。因此,經濟、政治、文化的“三位一體”建設已充實為“四位一體”建設,增加了社會建設。但對於以社區為主的社會建設,我們目前經驗不足,辦法不多。社區的一大特點是行為主體多元、各類組織多樣,比較複雜,管理和服務都不那麼容易。我們比較熟悉上對下的管理,不熟悉公共服務;比較熟悉行政資源的配置,不熟悉各種利益主體間橫向的互動互惠;社會治理從“管制型”向“善治型”轉變,需要探索許多新課題。

  要夯實黨的執政基礎,離不開在黨領導下,發揮各方包括人大代表的作用。創新人大代表工作制度和工作方式,建立社區(街道)人大代表聯絡室,是廣大選民的需求,也是代表們的期盼,能夠提高代表工作效能,也有利於提升社會建設的制度化、規範化水準。

  有利於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切實發展

  這一實踐,推進了基層民主政治的切實發展,而這是民主政治建設的基礎。基層民主主要包括人民群眾選舉權、知情權、表達權、監督權的施行。保障和運用好這些權利,需要選民與人大代表溝通互動。

  人大代表是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代表人民的利益,依照憲法和法律法規賦予的各項職權,參加行使國家權力。發揮好人大代表的主體作用,是人大依法履行各項職能的重要基礎,而代表履職的支撐力量來自廣大選民。人大代表聯絡室正是選民與代表溝通互動的平臺。中共虹口區委在交流會上“三個‘千方百計’”的體會,體現了這項制度設計的宗旨,即“千方百計促進人大代表與選民的聯繫,提高履職能力;千方百計促進人大代表在服務群眾過程中加強與政府部門的聯繫溝通;千方百計推動代表聯絡室不斷深化職能,發揮保障代表依法履職的作用”。市人大代表劉興宗將代表聯絡室的一個作用表述為“建議處理地”,他舉例説,當有居民反映房屋滲水,代表聯絡室立即為之奔走,協調房管辦、業委會、物業公司赴現場處置,各盡其職一起妥善解決了問題,贏得居民好評。

  我們正處在社會各種矛盾的高發期,基層矛盾更多些。及早發現矛盾的苗子,及時找出政府職能部門工作中的疏漏,提醒並督促改進,將矛盾化解在初始階段、化解在基層,有利於社會穩定。實踐證明,人大代表的作用發揮越充分,黨的執政基礎越穩固。通過引導群眾有序參與公共管理,人大代表們實實在在推進著基層民主政治建設。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