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臨武的“瓜農之死”尚未平息,哈爾濱又發生了城管打傷瓜農的事件。翻檢一下近期的相關新聞,能夠更加真切地感觸到瓜農進城的難處。即便瓜農死傷在各地都是極小概率的事件,但是瓜農遇到歧視和刁難似乎是普遍的。罰款、驅逐、沒收,個別部門稍微動作一下,瓜農就有千斤壓頂的感覺。矛盾一旦産生,賣瓜就成了很危險的事情,瓜農作為孤立的城市外來人員,在衝突中自然佔不到什麼便宜。
儘管一些城市每年也會指定一些臨時攤點,以方便瓜農賣瓜,但是僅靠“法外施恩”的照顧很難從根本上改善瓜農的地位,“賣瓜難”依然是每年都會出現的“季節性新聞”。瓜農作難的根源其實並不在於瓜,而在於農。瓜農在城市裏的種種難處,折射的正是不容忽視的城鄉差距和城鄉隔閡。
一些瓜農開著農用車滿載了西瓜進城,城市居民大多都見慣不怪,在家門口享受著方便和廉價,而很少去想瓜農的辛苦和無奈。起早摸黑進城賣瓜,冒著各種風險,甚至為了節省成本夜晚都在路邊露宿,未必就是為了多掙幾個錢,而是有很多不得已。因為資訊不對稱、産銷不對接,豐收帶來的不全是喜悅,在地頭上找不到銷路的瓜農除了進城,幾乎沒有別的出路。大蒜、綠豆等農産品賣不上價,或許還可以等一等,而西瓜不行。就像蒜賤傷農、谷賤傷農,農民在市場上的弱勢地位,只不過在瓜農這裡體現得更加明顯了。
越是找不到銷路,進城的瓜農就越多。進城的瓜農多了,一些城市的管理部門就會覺得麻煩,面對貿然闖入的路邊瓜攤,他們不太容易維持城市平時的規矩和整潔了。佔道經營、無牌無證、亂停亂靠,等等,一些管理部門眼中的“大忌”,現在也不得不網開一面。一些在農村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在城市也成了愚昧落後的象徵。一些城市的管理部門嘴上不説,心裏卻是抵觸的,所以,進城的瓜農不經意間就會惹上麻煩。那些毆打瓜農的管理人員,也不一定就是為了搶幾個不要錢的西瓜,大概也是想製造個不歡迎的氛圍,讓瓜農知難而退。
管理部門驅逐瓜農為的只是城市的“面子”,而瓜農進城賣瓜完全是為了自家的生計。這就決定了,無論管理部門如何設置障礙,瓜農都要迎難而上。這樣的矛盾很容易升級為摩擦,“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襟”,每一次摩擦無論結果如何,都會惡化瓜農對城市的印象和評價。
在城鎮化的大趨勢下,農民進城的潮流不可阻擋,那些身上貼著農字標簽的農民工和“農二代”,註定要把自己的未來與城市聯繫在一起。他們是否真正融入了城市,不在於穿什麼和住什麼,而在於他們是否從心裏接受了城市。在農民賣瓜都很難的城市,城鄉之間的信任和融合註定任重道遠。這就需要城市管理者多一些換位思考,體諒農民的難處,在政策的制定和實施中多考慮一下農民的現實,切實改善他們的地位。(沙元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