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癮納入精神病”早就該引起關注

時間:2013-06-24 15:14   來源:燕趙晚報

  近日,一則“網癮精神病獲確定,中國9大定義成世界標準”的消息在網上引發熱議。一些網癮青少年和家長擔心,網癮孩子被納入精神病會不會對孩子産生影響?專家表示,“網癮被納入精神疾病的新病種,這會引起政府和相關部門更大關注。”(6月23日《北京青年報》) 

  網癮納入精神病,對孩子今後的影響不可避免,但不容諱言,許多孩子因網癮失去了正常的生活,乃至性格扭曲,甚至奪走他們自己的生命,這與精神病又有何異?天津13歲少年張瀟藝,為了追尋網路遊戲中的“英雄”, 留下8萬字網遊筆記後,從24層樓上縱身躍下。網癮已經並還將造成的危害,無論于本人還是家庭,都是毀滅性的災難。 

  據調查,目前中國約有四千萬未成年網民,其中“網癮少年”約佔百分之十,即400萬。400萬未成年人,剛走上人生之路,竟因為玩遊戲而患上了“精神病”,讓人何等痛心!而且,這個數字還有可能不斷加大。一方面,受網遊暴利的驅使,正有更多的網際網路企業投入其中,從而進一步促進網遊的非理性發展。另一方面,由於網民隊伍的不斷擴大,也勢必有更多的網民沉溺網遊而不能自拔。 

  網遊讓人上癮,這正是開發商借此賺錢的法寶。為儘量延長玩家線上的時間,遊戲無不極其複雜,種種設定讓遊戲玩家被牽著鼻子走,于缺乏鑒別力,更缺乏自製力的未成年人,更容易迷失在這樣一個充滿迷幻的虛擬空間。同時,網路遊戲中的兇殺暴力,因為容易對玩家産生的心理暗示和誘導,已經成為現實犯罪的誘導因素之一。 

  因此,近些年來,遏制網遊的呼聲十分強烈。著名的網路社會問題研究學者張春良認為,孩子沉溺其中是因為遊戲公司銷售的就是這種“沉溺”,就像毒販子的毒品能讓人上癮一樣。因此,他曾表示要向遊戲公司打一場官司,以此來促使網遊産業走上法制化軌道。而以挽救“網癮”聞名的戒隱專家陶宏開教授,更多次公開向遊戲推廣商宣戰。 

  然而,這些社會力量顯然不是利益集團的對手。實際上,利益集團的後面,還有著更難以撼動的體制性力量。譬如,目前在我國上市的遊戲全部都經過了有關部門審核,顯然,向網遊産業“宣戰”,必然牽涉到多個方面的主管部門,尤其當網遊産業市場總額已超電影總票房,出於利益考量,這些掌控著網遊規則話語權的部門,可能會極力保護這個産業。 

  雖然迫於社會壓力,有關方面也不停地採取有關措施。譬如實施網路實名制、開發防沉迷系統,還有2007年14個部委聯合出臺進一步加強網吧及網路遊戲管理工作的規定等,但既然不敢觸動網遊利益,這些措施也不過是治標不治本。 

  對網遊行業監管的乏力,説到底是因為擺不正利益與社會負面影響之間的關係。網癮到底是不是精神病姑且不論,網癮納入精神病,為的是“引起政府和相關部門更大關注”,其實更讓人心酸和無奈。顯然,面對網癮這一嚴重問題,政府和相關部門不僅該投入“更大關注”,更應該投入真正的治理手段。(錢夙偉)

編輯:張禦舲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