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臨近,北京一家發展股份公司推出了多款用真金白銀製造的月餅。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售價為47620元/套的“國寶中秋”,“北京限量2000套,現在只剩一套了”。某銀行網點一位理財經理也表示,上述金銀月餅很好賣,“我們周圍全是政府機關,各地過節來送禮的買得多。”據專家稱,金銀月餅價格遠遠背離金銀本身價格,不具投資價值。(9月25日《中國經濟週刊》)
幾個月餅在一番“穿金戴銀”之後,價值就飆升到近5萬元,不用説,這嚴重背離了商品的價值。事實上,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針對月餅包裝多次下發紅頭文件,比如,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委曾發佈《月餅強制性國家標準》,明文規定,月餅包裝成本不得超過月餅出廠價格的25%,可那些瞅準“送禮市場”要大賺一筆的商家卻一直我行我素,根本沒把要面臨的“懲罰”放在眼裏。事實上,近年來,我們壓根兒也未見過什麼懲罰。
同樣,這名銀行理財經理的高調也刺痛著網民的神經。我不相信,他們會不知道這種“天價月餅”意味著什麼,但為了一個“利”字,就可以不顧國家相關法規約束,反而津津樂道地分析起天價月餅好賣是因為附近政府機關較多。是的,老百姓自用是不會買這種天價月餅的,也買不起,這東西不外乎是用來做“跑部錢進”、換取利益的敲門磚。
要改變這種狀況,還需從掐斷送禮源頭開始。而前述的“高調行為”就是一封舉報信,有關部門不妨追查一下這2000套天價月餅的最終“落腳點”,將其公告天下,或是震懾後來者的一記重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