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7月29日《焦點訪談》播出“男科門診的秘密”節目。記者在石家莊博大醫院化驗時,用綠茶替代了尿液,隨後醫生稱尿液檢測出了炎症、黴菌和雜菌,記者被診斷出重度腎虛、前列腺炎和附睪炎,需連續治療7天,每天費用為546元。(7月29日央視)
早在2007年,杭州的媒體就爆出過類似“茶水發炎”的新聞,沒想到五年後有些媒體依舊踏入同一條河流,再次以想當然的調查過程試圖推導出一個結果:民營醫院唯利是圖坑害病人的現象亟待監管。
以綠茶代替尿液送去檢驗,理當被識破,甚至是得出沒有炎症和細菌的結果嗎?未必。首先,醫生診斷病情的基本依靠的是“病人主述+設備檢查”,在傳統中醫那裏,病人對自身病情的陳述更加重要,對醫生的判斷産生直接影響。因此,如果記者進行釣魚式採訪,冒充病人進行虛假陳述,那麼最後得出的診斷很可能是不準確的,因為通常患者不會有意誇大和歪曲自己的感受,即使是設備未能查出異常,只要病人仍然感到不適,就一定要繼續進行深層次的診斷和排查;其次,尿液自動檢測設備默認的對象就是尿液,會根據不同成分的特點進行定性處理,最終得出陰性還是陽性的結論,而其本身並不具備區別尿液和其他液體的功能。與此同理,將美元放進中國的驗鈔機中,也很有可能被判定為假鈔。
以綠茶代替尿液進行檢測,得出的結果有違常識,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正如郭冬臨在春晚小品中所説的那樣:“用謊言去驗證謊言,得到的一定是謊言。”在此次事件中,記者的暗訪過程違背了醫患關係的信賴原則,若再以“設備檢測形同虛設”作為判斷依據,得出的結論便是不科學的。事實上,媒體和患者並非不可以質疑醫生過度治療,現實中這樣的例子也不勝枚舉,只是驗證過程應當嚴謹,如以同樣的尿液分送不同醫療機構檢測,得出的結果就相對有説服力。
一定有人會有這樣的疑問:“這怎麼是記者的錯?連尿和茶都分不出來的設備和醫生居然還有理了?”事實上,不是分辨不出來,而是有沒有必要進行分辨。可以想見,如果醫生對患者所説的話、送檢的樣本都充分存疑,並逐項辨別檢測,將會浪費多少的醫療資源,又會給病患在時間精力和花費方面帶來多少不必要的負擔。很多醫院其實已經在進行這樣的嘗試,為了避免日後可能的糾紛,一些原本不必要的檢查已經“一個都不能少”了。
媒體的輿論監督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並可能給相關行業帶來極大的影響,這就要求記者在採訪過程中做足功課,不僅要注重採訪素材與結論之間的邏輯關係是否得當,而且要充分考慮到不同行業的專業性特點,唯此才能樹立起自身的公信力,更好地為大眾服務。(宋鵬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