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檢察日報》在報道《一個貪官的“賄金體現價值論”》仲介紹,廣西中醫學院原院長王乃平落馬後對辦案檢察官説,自己在學術上雖然頗有建樹,卻當不好行政領導。因為他意志不夠堅定,不是做官的料,只適合做學問。
王乃平落馬後的言論發人深思,作為一名醫學教授,王乃平確實在學術上頗有建樹。他擔任過中華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廣西中醫藥學會會長;主持和承擔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在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40多篇,出版專著和主編教材6部,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5項;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優秀專家”……
他的為官的業績也同樣值得肯定,報道仲介紹,1998年,王乃平由廣西醫科大學副校長被提拔為廣西中醫學院院長時僅有45歲。1999年初,王乃平提出的“保持和發揚傳統特色,走現代化的道路”的辦學理念,極大地提高了廣西中醫學院在全國的知名度,這之後,廣西中醫學院在廣西率先獲得優秀,王乃平個人的威望也達到了頂點。
由此,筆者認為,王乃平落馬後反思自己“不是做官的料”並不成立,上述事實説明瞭他的領導才能。本質上説,王乃平的落馬與當行政領導並沒有必然的聯繫,在黨和國家的各級各類黨員領導幹部中,“學者型領導”並不在少數,為什麼偏偏王乃平最終走向腐敗不歸路?
在筆者看來,“價值扭曲”是他走向腐敗不歸路的思想根源。王乃平有個驚人的“賄金體現價值論”:哪個受賄者是因為太窮才受賄的?受賄固然可以使生活水準得以提高,但體現所謂的‘價值’恐怕才是受賄的真正原因!因為有權有勢,別人才會給你送錢;送的錢越多,自己的‘價值’才越高。就是在這種錯誤的“賄金體現價值論”指引下,王乃平對行賄人來者不拒。法院審理認定,王乃平在擔任廣西中醫學院院長和正廳級調研員期間,利用職務之便,收受賄賂人民幣170萬元、澳元4萬元、美金2萬元及一套價值1.78萬元的北京奧運紀念幣。
“高估自己”是他最終走向腐敗不歸路的行為根源。王乃平在廣西中醫學院當了11年院長、兩年正廳級調研員,是學院歷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院長。十多年來,他始終認為,自己為廣西中醫學院和廣西中醫藥事業發展作出過貢獻,是個非常有“價值”的人,有關部門不會“動他”,於是在犯罪的道路上越滑越遠……直到2011年5月30日,他被“雙規”後才悔恨不已:“我低估了黨和政府的反腐決心。“僥倖心理”是他最終走向腐敗不歸路的心理根源。王乃平知道把受賄來的錢拿在手裏會不踏實、會擔驚受怕,但他始終抱著僥倖心理,認為自己在全國也是小有名氣的專家,他對廣西是用的。就是這種錯誤的“價值”判斷,讓王乃平即使有犯罪的忐忑,也依然不思悔改。
正如他所懺悔的那樣:“所有這一切,根源都在我,都是我的貪婪使我失去了許多走向更多輝煌的機會,受賄其實就是在賭博,賭注就是自己的前途。在這場賭局裏自己不會贏。一旦像我一樣,就會跌入萬劫不復的深淵。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絕不會再收別人一分錢!”(王廷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