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己何妨真面目,待人總要大肚皮。”峨眉山上的這副對聯,文雖欠雅,意卻入理,稱得上立身行事的格言雋語,對今人亦有啟迪。
肚皮者,度量也。胸襟寬廣,氣度宏大,是古人推崇的美德,也是人們追求的品格,尤其是領導幹部,更應有“腹中天地闊,常有渡人船”的心胸和氣魄。
要求領導幹部有寬廣的胸襟,宏大的氣度,其意義遠遠超出了個人品德的範圍。説它關係到社會和諧、事業的成敗,似不為過。劉邦幾個“吾不如”使眾文武各展其才,得了天下;項羽雖然“力拔山兮氣蓋世”,終因心胸小,疑心重,落了個眾叛親離,自刎烏江。
怎麼才算有度量呢?我認為起碼有三:其一,能容人。既容與自己意見相同的人,也容與自己意見相悖的人;既容和自己比較熟悉、關係好的人,也容還不熟悉、關係尚不好的人;既容比自己本事大的人,也容其他方面不如自己的人。只要大目標一致,都能和諧相處,合作共事。倘若實行“武大郎”的政策,難有“五湖四海”,難有事業的興旺發達。
其二,能服人。不服人的人,是很難團結人的。事事自我感覺良好,總拿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短處比,明明“吾不如”,非要“爭彩頭”,怎麼能形成團結和諧,生動活潑的局面?老實説,光有開拓創新魄力,沒有求實的精神,沒有廣納群言的做法,魄力會變成蠻幹,不僅團結做不好,事業發展也會受到影響。
其三,能讓人。當今社會,在大是大非問題上意見不一,形成隔閡的不多,有的倒是在枝枝節節、雞毛蒜皮的問題上鬧彆扭。你哪句話不合適,哪件事沒打招呼,淤積心頭,越想就越不是滋味。因此,倡導忍讓、諒解的精神十分必要。即使個人受點委屈和不公正的對待,也要從大局出發,不要老放不下。人是講感情、有覺悟的,藺相如的回避和忍耐,換來的是廉頗的負荊請罪,將相和好,有這樣的結局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