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體曝光黑龍江雙鴨山完達山公司一直以低價收購鮮奶,導致很多奶戶入不敷出,被迫殺牛或者賣牛。有養牛戶表示,現在當地一斤奶價錢賣不過一瓶礦泉水。(4月8日《中國青年報》)
谷賤傷農,傷的何止是農?奶比水賤,傷的又何止是奶農?
很顯然,奶比水賤,並非市場競爭導致,而是畸形的壟斷造成的。當地的生鮮乳收購被一家奶企壟斷,“只此一家,別無分店”,在分散的奶農面前,壟斷的奶企足夠強大,完全佔據了市場主導,奶農完全喪失與乳品企業的議價能力,要麼被動接受壟斷乳品企業的一切要求,要麼只能坐視辛苦生産的生鮮乳無人收購而變質、傾倒。也正因為這樣,奶企才一步一步地變本加厲,不僅壓低價格,還剋扣斤兩,更拖欠購奶款,以至於奶比水賤,讓奶農覺得“這牛養得實在憋氣,不如殺了吃肉”,而紛紛賣牛、“砍牛”。
本來,奶企與奶農之間應該是水乳交融的親密合作關係,如果説奶企是一棵大樹,奶農就是一方水土,假如奶企要成長為參天大樹,必須依靠水土提供的營養。而恰恰相反的是,當地奶企這棵“大樹”長大了,卻忘了水土忘了根。失去奶農的支援,奶企必然成了無水之源、無本之木,最終的下場也好不到哪兒去。説白了,奶比水賤,直接傷了奶農,間接也會傷了奶企自己。
物以稀為貴,奶比水賤,奶農“砍牛”,終於必然導致國內奶資源稀缺,國産成品奶以及乳製品價格上漲,消費者要為此埋單。而洋奶必然會趁機佔領市場份額,進一步擠壓國産奶企的生存空間,賺取更大的利潤。
奶比水賤,政府部門不能作為旁觀者,政府部門必須積極干預,一方面要打破少數大企業排他性的地域壟斷式的發展模式,另一方面要大力扶持和引導奶農轉型升級,向集中化、規模化養殖發展。
奶比水賤,傷的不止是奶農,是整個消費者,是整個行業,是整個社會,每個人都不是旁觀者。(陳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