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名學生幹部,就業時可能比別人多拿1000多元的補助,你是否更願意去這個單位?近日,在山財大(籌)舉辦的藍黃經濟專場招聘會上,以往招聘中的“學生幹部優先”出現了升級版本:有企業給學生幹部和普通畢業生開出不同的薪金待遇,最高每月可差1500元,此事一時引起了不小爭議。(見3月27日《齊魯晚報》)
“學業補助”的概念由招聘會上一家飲食業集團公司提出,其提供的薪酬是“2000元+學業補助(200元~1500元)+包食宿+獎金”。招聘負責人表示,公司在招聘時會優先考慮學生幹部,將根據其在校期間擔任的“職位”高低享受補助,像校學生會主席最高補助可拿到每月1500元。
近來,雷人招聘頻頻見諸媒體,看血型,看星座,看省份等等。據筆者所知,一些用人單位按照員工最高學歷和學校類別(如是否為國家“211”工程院校)來確定薪金基準,這樣的做法是否科學公允值得商榷。
也許有人會説,學生幹部的經歷亦是一種資歷,在從學生向社會人的轉變過程中,這種資歷應當是可持續的。誠然,畢業院校、是否擔任學生幹部等條件,是應聘者尚未試用時,用人單位能夠相對直接而有效的選拔人才的主要標準。但是,學生幹部的産生過程中,許多因素導致的糊塗評選和濫竽充數也不在少數。進而延伸到求職過程中,履歷造假、資訊不實等現象也屢見不鮮。這些恐怕為一些用人單位所不了解,因而在招聘時可能會産生誤判。
況且在實際工作中,由於工作內容項目種類的差異,新的工作對新人能力素質的需求自然也有所不同,學生時代擔任幹部的經驗是否能有效轉移併發揮恰當的作用,還是未知數。所以這裡還是給用人單位提個醒兒,既要不拘一格降人才,也要擦亮眼睛察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