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為何要惡搞杜甫

時間:2012-03-26 10:58   來源:紅網

  最近一組題為“杜甫很忙”的學生惡搞杜甫的塗鴉之作火遍了網路:老杜時而成為送水工、機槍男,時而又變成各種動漫形象,海盜路飛、寵物小精靈、火影忍者……喜感十足。此類塗鴉觸動了眾多網友的記憶,他們也紛紛加入了惡搞行列。對此,杜甫草堂很不爽,認為這是對杜甫的一種褻瀆。(3月25日大洋網)

  惡搞杜甫的塗鴉之所以引起這麼大的反響,遭致杜甫草堂的強烈不滿,除了與今年恰逢杜甫誕辰1300週年有關外,還因為此類惡搞並不像很多成年人在學生時代給書上的人物戴副眼鏡或加撮鬍子那麼簡單,而是玩起了“穿越”,惡搞得過分了。譬如那幅杜甫懷抱一美女的塗鴉之作確有褻瀆詩聖之嫌,看了令人不爽。

  但在瀏覽了多幅學生的塗鴉之作後,我發現了一個比褻瀆詩聖更值得關注的節點,即這些惡搞都集中在教材所選的杜甫七律代表作《登高》所附的插圖上。畫家蔣兆和創作的這幅《杜甫像》非常傳神:杜甫側坐在石頭上,迎風略抬頭,面帶滄桑,與詩中傳達的深廣憂憤、憂國憂民的主旨意境十分匹配。

  如果不帶任何偏見,直觀地看待這組詩畫配,讀者當會被其中傳達的荒寒、孤愁但仍懷抱一腔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所感動,而且教師在教學此詩時,也會將教學重點落實在這點上,但可悲的是,學生對此無動於衷,不但無法感受詩中悲苦落寞的意境,反而從中收穫了一份快感。此種反差説明瞭什麼?

  排除這種解釋:高中生涉世未深,未能具備體察老杜沉鬱頓挫、憂憤深廣的詩風的生活經歷和感情基礎,我的解釋是,現今中學生的心靈早已被應試教育折磨得遲鈍、麻木,失去感受人間苦難的能力了。

  具體而言,學生惡搞杜甫基於兩種心理:一是釋放壓力。他們在窮盡想像惡搞杜甫的過程中,無疑能體會到一種精神放鬆和愉悅,這有助於減輕和釋放應試教育帶來的精神壓力。二是發泄對杜甫的不滿。我查過課文練習和教案,都有背誦全詩的要求。如杜甫、李白、魯迅等“特別忙”,因為他們的詩文均是考試課文,不但出現頻率高,而且都要求“全文背誦”,讓學生恨得“咬牙切齒”。這不,為了“發泄”多年背書的“怨恨”,同學們毫不手軟地給杜甫畫了一個考試“死當”(不及格),並附送詩兩句“考前全沒背,暑假來相會”。

  必須指出,學生們恨杜甫只是表像,他們真正痛恨的是機械的授課模式和死記硬背的功利教育。當學生們尚未擺正心態,以一顆平常心去朗誦體會《登高》此類經典作品之前,老師就將考試要求佈置給學生,將一篇美文當做敲門磚傳遞給學生,學生哪能不犯惡呢?問題是,根據教學大綱和現行的考試要求,老師不能不這樣做:將所有入選的重點課文作為試題例子來教。久而久之,學生也就失去了感受文本的能力,心靈變得越來越粗糙和麻木,不但無法體會文本的美感,甚至會從《登高》這樣抒寫大悲痛的詩文中讀出喜感,這真是教育的悲哀。

  從中,我再次確認一點:一切向分數看的功利教育再不能繼續下去了,當務之急是改革應試教育體制,增設公民教育課程,加強對學生的人文教育,從培養學生正常感知人間苦難和喜樂的人文情懷入手,引導他們去關注現實、體察民瘼,做一個心繫蒼生的現代公民。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