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會議後,衛生部部長陳竺接受了記者採訪,他表示,衛生部已開始開展研究PM2.5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此外,他建議調高煙草稅,降低煙民數量,將健康城市的概念充實到衛生城市的內涵中。(3月10日京華時報)
積極推進控煙,提升民眾健康水準,早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和行動,不少有識之士一直在呼籲政府採取得力措施,確保控煙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不過,陳竺部長調高中低檔煙稅收的建議,卻讓人很難茍同。難道説,控煙的目的就是讓中低收入群體的老百姓抽不起?
從國際社會比較通行的做法和經驗來看,加大煙草危害的宣傳、增強民眾健康意識、遏制煙草廣告、減少國家財政對煙草稅收的過度依賴,讓國民逐漸遠離煙草,才是控煙的關鍵和著力點,這從不少國家煙草製品包裝上極為刺眼的恐怖圖案足以説明。
從煙民的角度來説,控煙難、戒煙難,難在煙癮難除和多年來形成的交往習慣,倘若對煙草危害的認識不足、消費煙草的觀念不變,即使煙草稅大幅提高了,也未必能夠HOLD住煙民的吸煙慾望,起到明顯的控煙效果,而只會在增加國家稅收的同時,加大老百姓的負擔,聯繫此前個別地方公共場所禁煙不包括政府辦公區所引起的質疑看,更容易給人一種吸煙成權貴專利的錯覺。
在城市管理、社會治理中,每每遇到問題、碰到矛盾,一些地方往往習慣於首先考慮收費、加稅,擁堵要收費,減排要收稅,節日要加價,等等,現實效果如何,有沒有因此而得到切實的改觀,大家有目共睹。加稅控煙,説到底還是沒有跳出這一怪圈,同樣難以避免巧立名目與民爭利的嫌疑,是否能夠奏效很難讓人樂觀。(范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