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世界奢侈品協會發佈最新數據顯示,春節期間,中國人在境外奢侈品消費累計達72億美元,同比增長28.57%,遠高於年前預期的57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2月2日《新京報》)。
有關部門年年都在喊要控制奢侈品消費外流,但國人境外奢侈品消費額卻是越控越高。此前,商務部表示,要採取降低進口關稅的手段,遏制奢侈品消費外流現象,但只聽“打雷”不見“下雨”。不可否認,降低進口關稅,通過稅收政策的調節作用,消除國內外消費的價格差異,是最直接的應對之策。然而,僅憑降低進口關稅這一種“招式”,顯得勢單力薄,難成大器。若想從根本上遏制奢侈品消費外流,尚須多打“組合拳”。
其一,調整關稅之後,應有配套措施快速跟進。比如,細化關稅與部分商品的減免稅政策。中國奢侈品稅率是全球最高的國家。目前奢侈品進口關稅一般是15%到25%之間,而且還需海關檢測、進店檢測等環節,銷售過程中還有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等。這使得國內奢侈品的價格一般會比原産地高出至少三分之一。因此,調整政策降低奢侈品稅率,可以將大部分購買力留在國內實現。
其二,正確引導奢侈品消費,培植奢侈品消費文化。中國奢侈品消費不是單單取決於年齡和收入,而是取決於“消費心理”。中國人消費奢侈品的根基在於“消費文化”,而不是産品本身。在中國,更多的奢侈品是用於送禮和社交,其最大的市場消費力來自於社交心理,這恰恰也讓很多人在境外購物和在境內購物有著不同的消費心理。因此,要勇於摒棄“消費奢侈品就是奢侈浪費”傳統的消極片面的消費觀,為國人名正言順地消費奢侈品營造寬鬆和諧的文化環境。
其三,打造民族奢侈品品牌是遏制奢侈品消費外流的根本之策。國內奢侈品牌的奇缺,也正是奢侈品牌消費外流的癥結所在。因此,要傾力打造民族奢侈品品牌,逐步實現製造大國向品牌大國的轉變,增強國産品牌的吸引力與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