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火不透明善款再度觸發痛感

時間:2011-09-08 14:00   來源:羊城晚報

  4000萬善款去向不透明,再次把上海大火的悲情鋪陳于公眾之前:9月5日,上海“1115大火”的一名受災者稱,各界捐贈的4480萬元善款中4000萬元去向不透明,據媒體報道僅420萬元善款被發放給受災者。21名受災者已委託律師追問其他善款的去向。上海靜安區紅十字會稱已轉交700余萬元,上海民政局、上海慈善基金會等受訪時未提供善款收支明細。(今日《羊城晚報》)

  十一月有殤在一五,直至今日,上海靜安大火那些失職下造就的傷害仍然歷歷在目,一想起來依舊令人“脈搏怦怦跳動”。這樣一場註定要銘刻進轉型期社會痛感中的災難,過去還僅僅不到十個月,就又衍生出“4000萬善款去向不明”的壞消息,它無疑讓人五味雜陳:受災者只是根據媒體報道就推算出了4000萬善款的短缺,即便這未必就是事實,但善款使用的不透明是可以確定的。

  不透明的善款使用有著太多浮想聯翩的空間,4000萬的巨大數額更是放大了對其的意氣難平。從善意的角度來揣測,它也許只是上海相關民政與慈善部門工作上的習慣性缺陷,並不鮮見的封閉式慈善運作,令善款自然難以真正大白于天下。不過顯然的是,不透明已經背離了災難善後的倫理。

  所謂社會各界愛心的捐贈,不過是對事實的溫習,對生者的承諾。“1115大火”中那殞去的58人,他們永遠地沉默了,此後只會永遠活在親人無窮的思念與半夜夢回中。被遺留下來的家屬,卻會在很長時間裏難以壓抑哭聲,無法直面被驟然撕裂開來的生活,無法去想像未來。各界如潮般擁來的捐助,正是在告訴他們:社會知曉這並不是一起偶然事故,而是層層失職之下的人禍,轉型期的纍纍傷口可能需要時間去癒合,可人心是可以相互慰藉的。正因為如此,寄託了太多情緒的善款必須被透明地呈現,無失誤地到達,不透明也是不尊重悲傷。

  較之那一場驟然燃起的“1115大火”,我們需要太多的救贖,從建設一棟可以抵禦火災的高樓開始,從不再製造那些“明顯的隱患”開始,從真正把人當做人開始,深入骨髓的反省與警醒必須滲透到每一個環節,以及每一個人。不透明的善款在傷害著太多圍觀的眼睛,技術性的紕漏必須被關注,更需要看到的是,或許還有太多的人,並非真正從更高的層面來反省“1115大火”間的短缺與衝突。不透明的善款使用不可被接受,對災難缺乏足夠的溫情與敬意更是難以被原諒。

  只有真正地尊重災難與死者,我們才能收穫一種尊重生命的文化,上海大火的善後才能重新拾起那已經傷心成災的人心。起火的大巴、毒奶粉事件中的嬰兒、礦難中的礦工、疫苗事件中悲劇性的家庭……在我們目力所及的空間,太多意外的公共傷害來過,太多的意外又被程式性甚至不透明的善後舉措送走。圍觀者漸漸麻木,管理者與善後者也開始遺忘與漠然。在上海大火後善款不透明的傳言中,一切是否在重復堅硬?抑或會漸漸發生改變?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