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季“讓酒瓶飛”是一道綜合考題

時間:2011-07-12 13:41   來源:大眾日報

  七月號稱畢業季,在這個特殊的月份裏,很多高校為畢業生離校而揪心。7月11日的中國教育報專門刊文,倡導高校畢業生“文明離校”。然而一些大學畢業生的極端行為讓我們看到了這個問題的複雜性。如,在日照大學城德勝園,大學畢業生就上演了一場“讓酒瓶飛”,該校大學畢業生在離校前從宿舍樓上往下扔酒瓶、暖瓶,弄得車輛、行人不得不繞行。

  畢業生離校,本應當是充滿“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般的愁悵和依依不捨,現在卻在乒乒乓乓的破壞中追求一種快感,這讓人思索;而這種本應被教育所矯正的摔砸行為,竟然發生在教育機構內,則更讓人反思。

  教育在於教書育人,傳授知識和培養做人同樣重要。尤其是當前我國社會結構分化,利益結構調整,各種矛盾凸顯,教育機構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有責任教學生怎樣做人,為學生塑造一種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心態,而不是放任形成一種公共意識麻木、盲目跟風、以醜為美的價值觀。只有這樣,學生在踏入社會後才能正確看待自己、正確看待社會、正確看待挫折,做一個成熟理性的人,做一個和諧社會的培土澆水者。

  然而,深究“讓酒瓶飛”的原因,會發現當前教育不但沒有承擔起這一重任,相反還在一定程度上製造學生的非理性心態。

  首先,從幼兒園到大中小學,當前學校與學生之間似乎只剩下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關係。管理者往往怕擔責任,除了管好學生的學習,其他一切以不出事為準則,有的還制訂許多“禁令”,把學生限定在一個行為模式中;而諸如對學生的人格培養、心理疏導和塑造等,則無所作為或少有作為。由此,本已給學生製造了不同程度的壓抑,卻又沒有傳授排解壓抑的方法、提供排解壓抑的出口,如此怎能不讓學生産生極端行為?日照大學城德勝園的學生小孫在接受採訪時説,摔東西的一個原因是想發泄一下,就反映了這一點。

  其次,學生對學校存在不滿心理、歸屬感不強,也是造成這種破壞性行為的原因。當前大學越建越大,校區越來越多,學生與老師見面的機會卻越來越少。據了解,當前很多高校建在大學城,有的則分散成幾個校區,老師經常是每週去學校一兩次,一次講半天課,講完就走人,老師、學校與學生互動少,彼此之間缺乏溝通。加之許多高校辦學趨於功利化,把學生當成搖錢樹或者廉價勞動力用,還有的老師授課不認真、搞學術腐敗等,也就更引起學生不滿。

  再次,當前大學生就業難,學生對前途感到渺茫,也是造成這種極端行為的一個現實原因。對這一點,學校更應當擔當起疏導學生心理、塑造理性心態的責任,然而很多學校沒有盡職盡責。

  當然,發生“讓酒瓶飛”事件,還有學生自身素質、家庭、社會等多方面原因,但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機構,首先應當擔起責任。不難看出,當前教育機構在教書和育人之間存在偏頗,並沒有達到和諧社會建設對教育的要求。這裡既有教育理念、教育體制的原因,又與學校運作機制有關,是一道綜合考題,需要綜合施治。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