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二季度,我國經濟同比增速為7.6%,比一季度增速下行0.5個百分點。長期以來,我國經濟都保持8%以上的增長,轉變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進展緩慢。尤其是2009-2010年間,由於投資過度擴張,導致産業結構逆向調節。因此,唯有經濟增速下降,才有可能真正實現有效調整。
經濟增速下行是必然
當前經濟增速下行是必然。目前,歐洲、美國等經濟增長放緩,並進行産業結構的緩慢調整,尤其最近幾年對我國出口需求的比重持續下降。儘管我國出口仍然具有極強的競爭力,但由於出口規模基數大,繼續保持15%以上的增長可能性不大。過去10年裏,我國過剩的産能通過加入世貿組織獲得的市場機遇創造了巨大的出口市場,未來全球結構轉型和低碳壁壘不會再次給予我國傳統貿易品市場的高速增長機會。國內産能過剩和低碳轉型將導致高碳、高能耗企業經歷劇烈結構調整。
此外,投資佔比過高將趨向下降。2008年,我國投資佔GDP的比重為55.03%,2010年達到69.32%,2011年降低到65.96%,但今年上半年又提高到66.36%。四年期間,投資規模翻了一番,投資佔國民經濟比重提高了10個百分點。事實上,高投資將帶來諸多後遺症,並不可持續。如果投資持續擴張,未來産能過剩將更加嚴重,經濟調整幅度更大。當經濟規律發生作用時,宏觀政策將更加左右為難。
實際上,上半年經濟增速下行已經促使産業結構出現調整。今年上半年新興産業、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增速為12.3%,比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速高出1.8個百分點。但這仍遠遠不夠,只有當經濟增速下降到7%左右,才會更有利於産業轉型和結構調整。
當前,我國出口形勢並不悲觀,依然具有競爭力。今年1月和4月出口數據出現下降,導致市場擔心出口形勢惡化。而5月和6月的數據表明,今年實現10%出口增長目標應該沒有問題。進口增速下降尤其是大宗商品進口增速下降有利於國內物價穩定,也有利於國際價格穩定。
此外,消費對穩定經濟的作用正在加大。2008年以來,消費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基本穩定,2008年全國社會商品零售總額佔GDP的比重為36.56%,2009-2011年基本穩定在39%左右,但今年上半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佔經濟比重達到43%。相比投資,消費佔GDP的比重不過增加較快。但這是否意味著消費推動經濟增長的動力增加,仍有待觀察。其實,只要物價下行、投資品和投機品價格下行或穩定,消費就會增加。因此,今年以來消費提升的動力與消費物價下行關係密切。因此,“穩增長”政策應該繼續保持對“促消費”的支援力度,實現以消費增長推動經濟上行。
宏觀調控要把握好方向
首先,宏觀調控不應過分看重經濟增速指標。中國經濟增速始終保持在7%以上,這在全球當前經濟形勢下已經很引人注目,不必過分關注“保8”。隨著基數增大,經濟潛力越來越弱,增長水準將趨向下降,這是經濟規律。中國經濟增速只要能適應勞動力增長和人口自然增長,就應是合理的。過分追求高增速,反被其所累,因而帶來其他煩惱。
其次,可以考慮適度降低關稅。進口增速下降,意味著國內結構調整的力度和進度都不夠,因此應主動加大結構調整的政策支援力度,適度降低關稅,在稅收政策上對新能源、低碳産業給予支援。同時,輔之以適當的匯率升值以刺激進口,尤其是鼓勵技術和設備進口,以支援産業結構調整。
第三,堅持穩健貨幣政策不動搖。今年5月份以來,由於存款準備金率下調,信貸增長幅度擴大,信貸增長超過經濟增速和物價上行之和,得益於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降,沒有導致通脹上行。但是,信貸和投資的過度擴張,尤其是貨幣供應量的持續寬鬆,將導致財富更加集中,並有可能引發投機。因此,未來依然存在通脹壓力,貨幣政策調控尚需保持謹慎。貨幣政策的重點不應頻繁降低存款準備金率,而應多用利率政策。在降低貸款利率的同時,重點縮小1年期、2年期的存款和貸款利差。目前存貸利差在3%左右,利差太高,應降低到1.8%-2.5%之間。
第四,穩定投資要嚴格控制房地産投資。目前投資增速依然過高,産能過剩壓力大,不應再過分刺激投資、鼓勵投資,除公共項目投資外,其他投資應都由市場自身決定,對産能過剩行業,要嚴格控制信貸和投資。房地産應是投資控制的重點,對保障房、經濟適用房的投資可以適當鼓勵,而商品房、寫字樓等投資,應堅持信貸規模控制和房地産調控政策不鬆動。
第五,多用財政政策,少用貨幣政策。長期以來,貨幣政策使用頻繁,而財政政策使用有限。目前,要兼顧和多用財政政策,繼續結構性減稅和物流業稅制改革,以降低稅負。此外,可考慮在收入分配和房地産交易環節上進行稅收調節,不能追求超過名義經濟增速的稅收收入增長。國家行政學院決策諮詢部 (陳炳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