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救市須出政策“組合拳”

時間:2011-10-12 14:17   來源:廣州日報

  溫州市密集出現老闆“蒸發風”之後,不斷出臺應對措施,其中財政地稅系統近期出臺了17條財政新規,其中不乏“免征”“減免”字眼。譬如,對整體轉讓企業資産、債權、債務及勞動力的企業産權轉讓行為,不徵收營業稅。

  “溫州風暴”似乎來得很突然,令人措手不及,可並非空穴來風,試想一下,就目前中國小微企業的經營狀況與盈利水準,向民間高利貸融資,壓死駱駝的那根“稻草”不是遲早要出現嗎?

  事情既然發生了,圍繞救市與否社會有不同看法,主張見死不救的亦不在少數。市還是要救的,關鍵在於如何救。此前,有“溫州政府求貸600億穩定金融”的消息流出,後經官方否認。政府注資救市,是“硬救”,存在許多經不起義理拷問的困境。在高利貸崩盤的情形下,若拿納稅人的錢去護盤,于理不通;拿銀行的錢去填“無底洞”,極具風險。況且,頭痛醫頭的救市手法,救得一時,救不了一世,問題依然,危機爆發只是時間問題。

  此番“蒸發風”“倒閉潮”,為何源起溫州?共性方面,包括小微企業融資難、稅負過重生存難等。據有關統計,國有部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約為40%,貸款佔金融機構貸款總量的80%;非國有部門貢獻率約為60%,其貸款卻只佔不到20%,大多數小微企業根本無法從銀行獲得貸款。企業稅負偏重是長期存在、不容否認的事實,盈利水準不高的小微企業痛楚尤劇。

  個性方面,溫州大量的民間資本找不到合適的“泄洪口”,四處出擊,炒完樓房炒大蒜,背負一身“惡名”。當小微企業融資難遇上充足的遊資,一場扭曲的“合謀”就此上演,也為今天的危機打下伏筆。一旦維繫供需的某個環節出錯,勢必危及整條資金鏈和企業的安全。

  有鋻於此,政府救市當以所有的政策組合為主,著眼于盤活民間資本,釋放民企活力,而非單純的金融救濟。融資政策,一方面強調銀行的責任,鼓勵商業銀行改掉偏愛國有、大型企業,輕視小微企業的壞習慣,適當降低門檻,為小微企業貸款提供更大的便利;另一方面規範民間借貸,充分利用民間資本。民間借貸早已暗流洶湧,而相關政策卻從不鬆口,一味打壓,只堵不疏。對民間借貸進行“招安”,予以“正名”,一家便宜,兩家著數,何樂而不為?即便全國普推未到時機,溫州亦可先行試水。

  更深遠的救濟,有賴於更具針對性的政策,包括營造更加有利於民企成長的環境,制定包括普惠性的政策,加強公共服務等,其中以減輕企業負擔為方向的財稅政策更是重中之重。在國家財政收入連年飆紅、家底充盈的前提下,完全有條件對小微企業輕徭薄賦,放水養魚。溫家寶總理在10月4日赴溫州調研時也專門提出,要求加大財稅政策對小微企業的支援力度,延長相關稅收優惠政策的期限,研究進一步加大政策優惠力度。

  必須指出的是,小微企業生存難現象並非溫州特有,全國各地或多或少都存在。因此,對小微企業生存狀態的關注,不應該是局部的、短期的行為,尚未波及的地區,亦當保持足夠的警惕,未雨綢繆,不要坐等潮汐來襲。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