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不歸”,民間資本市場的學費

時間:2011-10-09 13:22   來源:中國網

  針對近期多名企業主“跑路”事件,9月29日溫州市政府網站發佈《意見》,官方首次表態,“對出走的企業主,要敦促其儘快返回,組織處置;對繼續回避的,公安、勞動保障等部門要強勢介入,嚴查快辦……必要時控制相關人員出境。”(9月30日新華網)

  詩經裏唱,“式微,式微,胡不歸”。天黑了不回家,總有不得已的理由——而若不是到了絕境,溫州多名企業主也不會踏上“溫不歸”的道路。近期,溫州頻繁曝出“老闆無力還債而跑路”消息,包括眼鏡行業龍頭浙江信泰董事長胡福林等著名企業老闆。目前可證實的溫州老闆“跑路”至少已發生20起。浙江副省長、溫州市委書記陳德榮為此主持召開座談會,宣佈要積極引導民間金融規範發展,“政府該出手時就要出手。”

  民間資本市場之火爆,與緊縮性財政政策相伴而生。這背後既有個人投資渠道的狹窄因素,也有中小企業資金鏈上的歷史困局,而一旦實體經濟一波三折,則維繫民間拆借的“貴利”就難以為繼,鏈條的崩塌,給脆弱的非契約市場帶來致命的打擊。“溫不歸”只是典型,而不是個例。數據顯示,珠三角的情況也不容樂觀:今年前9個月,廣州市中院二審的民間借貸糾紛案高達408件,較去年同期大幅上漲30%,民間借貸更為活躍的東莞、佛山、中山等地,情況更嚴重。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式次貸危機,絕不是誇大其辭。”

  杞人憂天,總強于後知後覺。民間資本市場的危機,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是國際宏觀經濟走弱的影響,全球投資者正陷入一種非理智的“末日情緒”,這主要表現在證券市場上,“拋售”是最大的主題,而標準普爾給美國主權信用的降級更像火上澆油,最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奧利維爾布蘭查德更是公開表示,“世界經濟復蘇的前景具有更大的不確定性”——因此,中小企業融資更難,市場前景更趨黯淡;二是房地産調控加緊的勢頭絲毫沒有減弱,樓市下行的信號在不斷強化,這不僅使得部分開發商難以支撐,更令高位運作抵押的房産充滿更多變數,一旦房價拐點真的到來,拆借中的矛盾將集中爆發。興業證券9月5日發佈的月度民間資金草根調研報告稱:民間借貸進入“警惕狀態”,由於害怕年底中小企業“跑路”超預期,民間拆借資金更願意給中大型企業貸款,尤其是能拿到銀行貸款但是目前銀行沒有額度的企業。

  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勢必在速度上有所“撙節”,而這種變化對於本身不夠堅強的民間融資關係,無疑也是巨大的考驗。當此背景下,政府的“救市”雖然顯得不大合乎“收益多大、風險多大”的基本市場規律,但對於防範整個金融市場的動蕩,又是必然之舉。然而,更重要的不是救什麼、怎麼救,而是救完之後如何重建新的規則與秩序。“溫不歸”,是中國民間資本市場必繳的學費,代價之後,不僅應讓我們學會防範“中國式次貸危機”,更要從徵信體系建設等方面,真正增益公共治理的智慧。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